钢围堰的防撞措施.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钢围堰的防撞措施

站在长江边的施工现场,望着江面上往来的货船和起伏的浪涛,我总会下意识地看向江中心那座灰白色的钢围堰——它像个沉默的卫士,托举着桥梁桩基,也承受着江水的考验。对于水下基础施工来说,钢围堰是生命线;但对咱们一线施工人员而言,它更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娇贵伙计”。一旦被船舶或漂浮物撞上,轻则变形漏水,重则影响桩基安全,甚至可能拖慢整个桥梁工期。这些年参与过不少跨江桥梁项目,对钢围堰的防撞问题也算有了些心得,今天就和大家好好唠唠这事儿。

一、先弄明白:钢围堰为啥容易被撞?

要做好防撞措施,首先得搞清楚风险从哪儿来。钢围堰一般建在江中心或河道主航线上,周围水流复杂、船舶密集,用咱们现场工人的话说,“就像在车流里摆了个路障”,被撞的风险自然高。具体来说,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1船舶主动碰撞

大中型船舶尤其是货船,吃水深、惯性大。我曾见过一艘3000吨级货船因操作失误偏离航道,撞击钢围堰时产生的冲击力,相当于十多辆满载渣土车全速相撞的能量。更麻烦的是,夜间或能见度低时(比如雾天、暴雨),船员视野受限,误判钢围堰位置的概率大大增加。有次凌晨值班,江上起了薄雾,一艘运砂船差点就蹭上围堰,当时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要是真撞上,光修补可能就得耽误半个月工期。

1.2漂浮物被动冲击

汛期或上游水库泄洪时,江面上会漂来树木、竹排、甚至废弃家具,这些看似”小角色”其实破坏力不小。记得有年雨季,上游冲下来一根直径半米的枯树,被水流带着以3米/秒的速度撞击围堰,当场在钢板上撞出个凹痕。更危险的是带金属件的漂浮物,比如断裂的脚手架钢管,尖锐的端头能直接刺穿钢围堰壁板,导致漏浆甚至结构失稳。

1.3自然力协同作用

江水本身的冲击力不可小觑。特别是在主航道附近,水流速度常超过2.5米/秒,长时间冲刷会让钢围堰基础产生局部淘刷,削弱其稳定性。再加上汛期水位骤涨骤落,钢围堰承受的浮力和侧压力变化剧烈,这时候要是再来点船舶撞击,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二、从设计到防护:防撞措施的”三板斧”

弄清楚风险来源,就得针对性地制定对策。这些年行业里总结出”主动防御+被动强化+动态监测”的组合策略,就像给钢围堰穿了三层”防护服”。

2.1第一板斧:主动防御——让撞击”少发生”

主动防御的核心是”让船远离”。具体怎么做?咱们现场一般分三步:

(1)明确标识,划清”安全区”

在钢围堰四周50米范围内设置浮标、灯桩和反光带。浮标要选橙色带荧光条的,白天显眼,晚上靠内置的太阳能LED灯闪烁;灯桩则装在围堰顶部,用红色旋转灯,配合广播定时播放”前方施工,注意避让”的提示。有次遇到一艘渔船靠近,船员说”大老远就看到红灯闪,听着广播,就知道绕着走了”,这说明标识确实起作用。

(2)协同航运,引导”安全路”

开工前必须和地方海事部门沟通,把钢围堰的坐标、尺寸、施工周期等信息录入航运电子图,相当于在船舶GPS里”标红”施工区域。同时协调海事部门派巡逻艇定期巡航,高峰期(比如早晚货运集中时段)安排专人用高频对讲机实时提醒过往船舶。有回遇到一艘外埠货船没更新电子地图,巡逻艇及时上前引导,避免了险情。

(3)优化布局,缩小”受撞面”

设计钢围堰时尽量避开主航道中心线,把位置往缓流区靠。比如某项目原本计划在主航道正中央设围堰,后来调整到航道边缘,船舶自然减少了主动靠近的可能。另外,围堰的平面形状也有讲究——圆形或圆端形比矩形更不容易被船舶”勾住”,水流冲击时产生的涡流也更小,能间接降低被撞概率。

2.2第二板斧:被动强化——让撞击”伤不重”

再周全的主动防御也难免有疏漏,这时候就得靠钢围堰自身的”抗打能力”。咱们从材料、结构、辅助设施三方面下功夫:

(1)材料升级:选”硬骨头”

普通钢围堰用Q235钢材,但在高碰撞风险区域,我们会换成Q345甚至Q420高强钢。别小看这一点,同样厚度下,Q345的屈服强度比Q235高45%,被撞击时更不容易变形。有次对比实验,用同样能量撞击两种钢板,Q235凹进去5厘米,Q345只凹2厘米,差别明显。

(2)结构加强:做”钢筋铁骨”

双壁钢围堰比单壁的抗撞能力强得多。双壁结构就像”夹心饼干”,内外壁之间填充混凝土或水,撞击时能分散能量。我参与过的某项目,双壁围堰外壁厚12毫米,内壁厚10毫米,中间填了1.5米厚的碎石混凝土。后来被一艘千吨级货船轻微撞击,外壁局部变形但没穿透,内壁完好无损,这要是单壁围堰,可能早就漏了。

(3)辅助防护:加”软垫子”

在围堰外壁加装缓冲装置,相当于给钢围堰穿”护膝”。最常用的是橡胶护舷,有D型、半圆型等多种,厚度15-30厘米。橡胶的弹性好,能吸收30%-50%的撞击能量。去年有个项目用了新型聚氨酯缓冲层,比橡胶更耐磨,被浮木撞击后几乎没留下痕迹。另外,在围堰四周打设防撞桩也很有效——用直径80厘米的钢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