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发热小儿的中医辨证护理
一、小儿发热概述
小儿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当体温超过37.3℃时,即可认为发热。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功能较弱,加之寒温不能自调,一旦调护失宜,极易感受外邪而发热。中医对小儿发热的认识历史悠久,通过辨证论治和护理,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二、中医病因病机
外感发热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腠理疏松,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外感六淫之邪,以风邪为主,常兼夹寒、热、暑、湿等邪。风寒之邪束表,卫阳被遏,营卫失和,导致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风热之邪犯表,肺卫失宣,可见发热、微恶风、咽痛等表现;暑邪发热多在夏季,暑为阳邪,易耗气伤津,常兼夹湿邪,出现发热、口渴、身重困倦等症状。
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因素引起。小儿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过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可致脾胃运化失常,食积内停,郁而化热,出现发热、腹胀、口臭、便秘等症状;情志不舒,肝郁化火,也可导致发热,常伴有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表现;久病体虚,气血阴阳亏虚,也会出现低热缠绵的情况。
三、中医辨证分型及护理
外感风寒证
1.症状表现: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2.护理措施
-生活起居:患儿应卧床休息,室内温度宜稍高,注意保暖,避免吹风受寒。衣被适中,不可过厚或过薄,以利于汗出解表。
-饮食护理:给予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热粥、面条等,以助发汗散寒。可适量饮用生姜红糖水,以温散风寒。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如冰淇淋、油炸食品等。
-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辛温解表的中药,如荆防败毒散等。中药宜热服,服后可加盖衣被,以微微汗出为宜,但不可大汗淋漓。密切观察患儿出汗情况及体温变化。
-病情观察:观察患儿体温、恶寒、头痛等症状的变化。若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烦躁、惊厥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外感风热证
1.症状表现: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黄涕,喷嚏,咳嗽,痰黏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护理措施
-生活起居:患儿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室内温度宜凉爽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衣被不宜过厚,以利于散热。
-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豆汤、苦瓜、梨等,以清热生津。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津液。避免食用辛辣、温热、油腻食物,如辣椒、羊肉、油炸食品等。
-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辛凉解表的中药,如银翘散等。中药宜温服,服药后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出汗等情况。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咽痛、咳嗽等症状的变化。若体温过高,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冷敷等。注意观察患儿有无惊厥先兆,如烦躁、惊跳等。
暑邪感冒证
1.症状表现:发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有呕吐、腹泻,舌红,苔黄腻,脉数。
2.护理措施
-生活起居:患儿应安置在凉爽通风的房间,温度保持在25-27℃左右。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护理:给予清淡、解暑、易消化的食物,如西瓜汁、冬瓜汤、荷叶粥等。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助湿生热的食物。
-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清暑解表的中药,如新加香薷饮等。中药宜凉服,以增强清热解暑的作用。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有无呕吐、腹泻等不适。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精神状态、呕吐、腹泻等情况。若患儿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食积发热证
1.症状表现:低热,午后尤甚,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酸臭或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2.护理措施
-生活起居: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适当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避免饭后立即平卧。
-饮食护理:控制患儿饮食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楂粥、白萝卜汤等,以消食化积。避免食用过多的肉类、甜食、零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减轻胃肠负担。
-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消食导滞的中药,如保和丸等。中药宜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观察患儿用药后大便情况,若大便通畅,食积症状减轻,说明用药有效。
-病情观察:观察患儿体温、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的变化。可配合腹部按摩,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胀。方法是:以患儿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阴虚发热证
1.症状表现: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心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