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资料资料.doc

药理学资料资料.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绪言

一、名词解释

1.药物: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以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3.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的学科。

4.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规律,即包括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物在体内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规律的科学。

二、问答题

简述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答:(1)阐明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老药新用途;

(3)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名词解释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对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作用性质或作用强度方面的差异。

2.治疗量: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3.常用量:在治疗量中,大于最小有效量而小于极量、疗效显著而安全的剂量,为临床常用量。

4.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危害的反应。

5.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

6.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必须增加药物剂量方可保持原有药物效应。

7.受体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又具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8.受体拮抗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9.局部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直接作用。

10.吸收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组织、器官所呈现的作用。

1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和治疗作用同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12.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对机体的危害性反应。

13.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产生特异药理效应的能力。

14.极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至于中毒的剂量,又称为最大治疗量。

15.变态反应: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经接触致敏后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16.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17.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的剂量。

二、问答题

1.从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论述激动药与拮抗药的特点。

答:受体激动药与受体即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受体拮抗药与受体只有亲和力,没有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后,可阻断受体与激动药的结合。

2.效价强度与效能在临床用药上有何意义?

答:在临床上达到效能后,再增加药量其效应不再继续上升。因此,不可能通过不断增加剂量的方式获得不断增加效应的效果。效价强度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在临床上产生等效反应所需剂量越小。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名词解释

1.首关消除:由胃肠道吸收入血的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时即被转化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2.药酶诱导剂: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或合成增强的药物。

3.药酶抑制剂:能使肝药酶活性减弱或合成减少的药物。

4.血浆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血浆半衰期。

5.生物利用度: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称为生物利用度。

6.表观分布容积:假设药物在血浆和组织内分布达到平衡时,按照血药浓度(C)推算体内药物总量(A)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7.稳态血药浓度:恒比消除或恒量消除的药物,连续恒速或分次恒量给药时,当给药速度大于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体积药物蓄积;当给药速度等于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8.恒比消除: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以恒定比例消除,又称一级动力学消除。

9.恒量消除: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以恒量消除,又称零级动力学消除

二、问答题

1.何为血浆半衰期?有何临床意义?

答: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是:=1\*GB3①用来制定合理的给药间隔时间。在临床上,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间隔时间,即可保证血药浓度维持在满意治疗水平,又可避免毒性反应的发生。大多数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约为一个半衰期。=2\*GB3②估计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重复恒量给药,经过5个半衰期,血药浓度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7%左右,这时可认为药物已在体内达到有效血浓度。=3\*GB3③估计体内药物或毒物的残留量。在药物或毒物中毒时,经过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或毒物消除可达97%左右,这时可认为体内药物或毒物已基本消除。

2.何为药酶诱导剂?有何临床意义?

答:能增强药酶活性或使药酶合成增多的药物称为药酶诱导剂。临床上药酶诱导剂可加速合用药物的代谢,降低合用药物的血药浓度和药效。

3.简述生物利用度的意义。

答: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药物效应的

文档评论(0)

分明别类爱好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生活上的耕耘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