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北京专用)(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docxVIP

专题10 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北京专用)(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NUMPAGES11

专题十诗歌鉴赏——艺术特色

考情概览:解读近年命题思路和内容要求,统计真题考查情况。

2025年真题研析:分析命题特点,探寻常考要点,真题分类精讲。

近年真题精选:分类精选近年真题,把握命题趋势。

必备知识速记:归纳串联解题必备知识,总结答题思路。

名校模拟探源:精选适量名校模拟题,发掘高考命题之源。

命题解读

考向

考查统计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艺术手法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明确问题特点,然后逐句分析艺术手法,以及此种艺术手法的作用。这需要考生具备诗歌鉴赏的知识体系和对诗歌细节的敏锐把握能力。

考向一鉴赏艺术特色

2025·北京卷,12

考向二明确艺术手法

2024·北京卷,12

考向三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

2022·北京卷,12

命题分析

诗歌艺术手法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如北京卷第12题,通过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抒情手法等方面来设题。2024年高考延续了考生读懂诗歌艺术手法的考查,预测2025年高考也会延续这种考查方式。

试题精讲

考向一鉴赏艺术特色

(2024·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

游嘉州后溪

薛能①

山屐经过满径踪,隔溪遥见夕阳舂。

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诸葛武侯

王安石

恸哭杨颙②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赤壁

胡安国③

片语能令孙仲谋,气如山涌剑横秋。

莫言诸葛成何事,万古忠言第一流。

注释:①薛能:唐代诗人,曾在嘉州(今四川乐山)为官。②杨颙:蜀臣,曾向诸葛亮谏言治国之术,他死后诸葛亮深感悲痛。③胡安国:两宋之际学者,向宋高宗献《时政论》,提出保国方略。

12.下列对三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借景抒情,将暮春之景与凄凉之感融合为一体。

B.第二首从具体事件出发品人论史,以小见大,构思新巧。

C.前两首都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画面感。

D.后两首都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使诗歌意蕴更为丰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借景抒情,将暮春之景与凄凉之感融合为一体”说法有误。第一首虽有“夕阳舂”之语,但仅表示夕阳西下这一时间,未提及“暮春之景”。并且,全诗以议论为主,并非借景抒情,表达的更多是历史感慨而非“凄凉之感”。

C.“前两首都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误。第一首无比喻或拟人,语言直白;第二首也无明显修辞,画面感不强。

D.“后两首都借古讽今、托物言志”错误。第二首诗歌虽有借古讽今,表达对当今无人传承诸葛亮风范的讽刺,但未托物言志;第三首虽赞美诸葛亮“万古忠言第一流”,结合注释中胡安国向宋高宗献策这一点可知其可能隐含借古喻今,但诗中未明显体现“托物”。

考向二明确艺术手法

(2024·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

马诗二十三首(选四)

李贺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①,谁为铸金鞭。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十

催榜②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其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③买骏骨,将送楚襄王④。

注释:①韂:披在马腹两侧用来逗挡泥土的一种马具。②榜:船桨。③堆金:《战国策》载郭隗谓燕昭王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④楚襄王:清人王琦曰:“夫襄王者,未闻有好马之癖。”

12.下列对四首诗的整体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首诗借“金鞭”“金络脑”“宝玦”等多种马具,衬托马的形象。

B.四首诗多处使用“谁”“何”等,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情感表达。

C.四首诗都是五言绝句,句句对仗,典丽精工,将咏物、咏史熔于一炉。

D.四首诗灵活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现“诗鬼”之才。

【答案】B

【解析】本试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语言、体裁、艺术手法等能力。

A项“宝玦谁家子”的意思是“身佩玉玦的是谁家的好儿郎”,其中“宝玦”指人所佩戴的珍贵玉佩,并非“马具”,且衬托的是“侠客”的形象。而非“马的形象”,C项,“句句对仗”错误。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等句就不对仗。D项“排比”错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等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但四首诗中均未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考向三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

(2022·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病柏①

杜甫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②。

出非不得地③,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