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2026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VIP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2026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

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阶段特征:隋唐时期(公元581年一公元907年)

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

阔,社会稳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的统治,最终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局面;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对外贸易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土地和赋役制度调整: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思想文化上: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儒学复兴运动兴起;中华文化全面繁荣、世界领先,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民族关系上:民族政策???明,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外关系上:交通发达,海陆并举;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成熟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商周时期战国至秦朝汉朝

血缘关系军功品德才能;

一、选官制度

(一)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1、背景:

材料: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思考:为什么九品中正制会取代察举制呢?

①人口流动加剧,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

②地方大族操纵选拔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③曹魏求贤若渴,需要人才,察举制不适应选拔需求。;

一、选官制度

(一)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2、推行:220年,魏王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行

3、内容:官品中正品第(乡品)

(1)设置中正: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一、二、三品一品

(2)品评人物:评定士人资品,写出评语“状”六、七品三品

(3)按品授官:吏部授官四品

4、标准: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才能五品

八、九品六品

七品

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八品

5、实质: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九品

6、衰落:随着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高门(上品)寒门(下品);

一、选官制度

(一)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7、评价:

材料1:九品中正制颁行之初,门第并非是定品的惟一标准,才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由于举荐制度的性质没有改变,而中正官徇私舞弊,以权谋私,门第成为选官用人的唯一标准,渐为诸姓士族垄断,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政治。

材料2: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将举官察吏的标准定在品行情操上,而衡量其高下的唯一尺度是儒学的仁义忠孝。于是,“家训”“家诫”的家学教育便适时而兴盛起来。

——摘编自吴霓《论魏晋九品中正制与私学的关系》等;

时间;

一、选官制度

(一)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材料:至南北朝,有识者对士族政治以及九品中正制多有批评。君主为

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

—《阎步克自选集》

以寒门抑门阀,以考试代门第;

一、选官制度

(二)隋唐——科举制

1、背景:

①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②社会经济发展,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③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④继承发展前代选官制度;

⑤纸和印刷术的发展。

2、标准:分科考试选拔人才(才学);

(二)隋唐——科举制

3、发展历程:;

(二)隋唐——科

4、影响:;

对点训练:

一、选2、(2021·全国甲卷·27)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

(二)隋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

二、中央官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