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语文部编版测评练案-学案33 文言实词的理解与积累运用.docxVIP

2026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语文部编版测评练案-学案33 文言实词的理解与积累运用.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学案33文言实词的理解与积累运用

(分值:55分)

一、基础练

(2024·全国甲卷改编·论说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然此犹非与操有怨者。臧霸先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先是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操定兖州,翕、晖投霸。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操叹其贤。盖操当初起时,方欲藉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等,皆以嫌忌杀之。荀彧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矫伪,以济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

1.结合语境推断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2分)

重点词语

联想所学

(1)

人才莫盛于三国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五代史伶官传序》)

(2)

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

惟吾德馨(《陋室铭》)

(3)

故得众力相扶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4)

刘备以性情相契

若合一契(《兰亭集序》)

(5)

布为操所擒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6)

即以霸为琅邪相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7)

方欲藉众力以成事

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

(8)

荀彧素为操谋主

素与副张胜相知(《苏武传》)

(9)

特出于矫伪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答司马谏议书》)

(10)

以济一时之用

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11)

特出于矫伪

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

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布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

译文:

(2)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译文:

3.(原创)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图,图谋,谋取,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的“图”意思完全相同。

所以,……的原因,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不同。

贤,贤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的“远”的用法相同。

度,度量,与成语“置之度外”的“度”意思不同。

二、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刑肃天下者,魏征以为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断死罪二十九人。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讫太宗世,用之无所变改。

(节选自《新唐书·刑法志》)

材料二: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sf999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