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论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导 论
一、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对象
1、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艺术的哲学思考2、古代文学理论家的思想体系3、古代文学家的创作经验论
二、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背景
1、儒家文化 2、道家文化 3、佛家文化
三、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
1、类比式思维 2、物我同一的整体性思维 3、直觉妙悟式思维
四、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形态
1、文本的文学化
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形态与西方文论的显著特征就是批评文本的文学化。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片断的文论。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笔记体的诗话、词话。文人之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明清的小说(含戏剧)评点。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有关文学的言论。
2、话语言说方式的诗意性
比兴的方式、骈偶的散体方式、清虚、含蕴、诗意、审美性的语言风格
3、文论范畴的归纳性
中国古代文论多以范畴来总结文学的创作的审美经验,如风骨、体性、神采、韵味、格调、肌理等。
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经验归纳性质,决定了她的诗性灵动与逻辑抽象的统一,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审美经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灵活的手法。
本章思考题
1、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谈一谈作家的思维方式。2、谈一谈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对象。
3、中国古代文论理论形态是如何表现的?
第一章、先秦文论概述
一、先秦思想文化
先秦思想想文化主要指周代的礼乐文化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文化。
二、先秦文化与文论之关系
先秦礼乐之“乐”,并不是指单纯的音乐,而是指诗、乐、舞三位一体艺术总称。
先秦的诗歌理论脱胎于乐论,后随着诗歌从乐舞中剥离出来。与礼乐制度相关的文论在诸子间展开辩论,焦点就在于对礼乐的肯定与否。
墨家对礼乐完全持否定态度。墨家从狭隘的功利主义观念出发,反对礼乐,提出“非乐”的主张。 法家虽没有完全否定文艺,但将文艺视为无用之物,认为文艺是供消遣的玩物。
三、先秦文论概况
文学观念的起源:
第一、最早“文”的含义是修饰之义。第二、由广义的“文”过度到文化之“文”的关键式人物是孔子。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文”,都是文化之义。孔子“言之无文,”第三,战国以后,文化之“文”慢慢向文学含义突破了一大步,如《史记·吕不韦传》记载《吕氏春秋》作好以后,曾“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第四,对《诗》的认识,把它作为与文化、政治、道德、伦理来看待的文化宝库。
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第一、中国上古文字的象征功能。 第二、《易》中的八封象喻之义。第三、《诗经》中的文学理论思想。
第四、《国语》、《左传》等古籍中的文学批评思想。归纳起来有两种:一是献诗讽谏说;二是观诗知政说。
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诗言志”的提出
第一, “志”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呢?杨树达《释诗》一文中说:“志字从心,士声”,也就是借助语言来体现,即为“志”。
第二,闻一多在《歌与诗》中说:“志有三层含义: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
第三,唐孔颖达《左传正义·昭公二十五年》中云:“此六情,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所以说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看,大家公认最早说明诗的来源的“诗言志”的志,乃是以感情为基底的志,而非普通所说的意志的志。普通所说的意志的志,可以发而为行,并不一定发而为诗。发而为诗的志,乃是由喜怒哀乐爱恶欲的七情,蓄积于衷,自然要求以一发快的情的动向。情才是诗的真正来源,才是诗的真正血脉。
本章思考题
《诗经》中文论思想的表现有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之。
“文”的起源是什么?谈一谈其向文学转变发展过程。
“诗言志”的理论内涵是什么?
第二章 儒家文论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百家争鸣”的时代,并且成为显学。其标志是以孔子为先师,孟子思想为后继,以“仁”、“乐”为其思想体系。其文学理论是“教”、“用诗”,文化要义是以诗“教化”,以后世的中国文论、文学创作影响甚深。
第一节 孔子文学理论批评思想
一、从“君子远庖厨”谈起
1、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古代“食先祭”的文化背景,与庖厨关系最为密切首先是祭礼或其他巫教仪式。“礼巫史”是不分家的。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曾说:“儒家正是由原始礼仪巫术活动的组织领导者(所谓巫、尹、史)演化而来的。”所以,“君子远庖厨”很可能是中国文明发展进程中“巫政”的过程。
2、原儒本是原始时代一种“政教合一”的大人物。儒家者流由一种“术士”职业变成一种哲学流派,实际上与孔子有着很大的关系。
3、从礼的源流角度可以看出,“最古之礼,专重祭礼”,这种风尚一直延袭至中国的轴心其期时代。祭礼不仅必用“牺牲”,同时也配备一整套的复杂的巫教礼仪。
4、青铜时代,由于“食”就是“政”,其分配制度就是通过宴饮方式体现出来,所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