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VIP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导入

他是顶级辩论选手,一张巧嘴“杠”遍

天下无敌手。他是生不逢时的理想主义者,

是扛起“仁政”大旗的先锋。他年少成才,

最终却退归乡里,他就是孟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孟子,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篇文章中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了解孟子及其作品,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重点)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难点)

4.体会“人和”“大丈夫”的内涵,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体会行仁政、走正道、经磨炼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

(重点);;;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反

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等。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

这类作品的代表有《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

《韩非子》等。;

文体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

论点:作者表明的主张或观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据: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言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包括历史事件、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

论证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加以证明,使自己观点有一

个证实的方法。

比喻论证:用比喻进行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

举例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具体地论证了……)

对比论证: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论证。(突出强调地论证了……)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有力地论证了……);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

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

把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

初步感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fú)/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yù)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劣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作战时人心一致、

天气、时令内部团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

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外城。围。连词,表转折。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连词,表修饰。句首发语词,表示这。将要发表议论。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

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坚固锋利。泛指粮食。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

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

代词,……的人。极点。同“叛”,背叛。

之至,天下顺之。

归顺,服从。

能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