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石钟山记
一、作者与写作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解读文题石钟山石钟山,位于现在的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它处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交通方便,而且波光山色,风景优美,历来成为旅游胜地,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写过游览石钟山的诗文。作为一篇游记,文章如何安排行文脉络?1.“石钟山”得名之疑2.“石钟山”探名之旅3.“石钟山”探名之得古代散文中重要的散文题体裁,大都用来记叙行踪、描写景物、述说琐事、寄托情思等。如:归有光《项脊轩记》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欧阳修《醉翁亭记》
(一)“石钟山”得名之疑《水经》云:“彭蠡①之口有石钟山焉②。”郦元以为下临③深潭,微风鼓④浪,水石相搏⑤,声如洪⑥钟。①彭蠡lǐ:地名,鄱阳湖别称。②焉:兼词,于此。③临:靠近。④鼓:振动。⑤搏:撞击,拍。⑥洪:大,如“洪波涌起”。
(一)“石钟山”得名之疑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①钟磬②置水中,虽③大风浪不能鸣④也,而况石乎!①以:把。②磬:qìng,古时打击乐器。③虽:即使。④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一)“石钟山”得名之疑至唐李渤始①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②,扣而聆③之,南声函胡④,北音清越⑤,桴⑥止响腾⑦,余韵徐⑧歇。自以为得之⑨矣。①始:才。②得…潭上:状语后置。③聆:仔细听,如“聆听”。④函胡:hánhu,通“含糊”。⑤清越:清脆高扬。⑥桴:fú,鼓槌。⑦腾:传播。⑧徐:慢。⑨之:代词,指石钟山命名原因。
(一)“石钟山”得名之疑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②,所在皆是③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①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敲打起来)铿然有声的石头。②是:这,这样。③独:惟独。
(一)“石钟山”得名之疑问题一:石钟山的名字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呢?第一段写了几种说法?作者的态度如何呢?人物得名由来作者态度作者依据郦道元“水石相搏”说余尤疑之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李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扣石发声”说
(一)“石钟山”得名之疑问题二:二说均疑,“人常疑之”“余尤疑之”可以互换吗?郦说:人常疑之——人疑我未必疑李说:余尤疑之——我尤对此生疑——彰显不囿定论的质疑精神,谨慎表态的求实精神。
(二)“石钟山”探名之旅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①齐安舟行②适③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④得观所谓石钟者。①自:从,介词。②舟行:舟,名作状;舟行,乘着船行走。③适:到……去。④因:于是。
(二)“石钟山”探名之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①一二扣之,硿硿焉②,余固③笑而不信也。①其:其中的。②焉:形容词尾,同“然”。③固:仍旧,还是。
(二)“石钟山”探名之旅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①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②欲搏③人;而山上栖鹘④,闻人声亦惊起,磔磔⑤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⑥笑于山谷中者,或⑦曰此鹳鹤⑧也。①侧:名词作状语,在一边。②森然:阴森、恐怖的样子。③搏:抓、扑。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课件(共26张PPT).pptx
- 19《登勃朗峰》 课件(共22张PPT).pptx
- 9.《那一定会很好》课件(共23张PPT).pptx
-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25张PPT).pptx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课课件(共22张PPT).pptx
- 20《苏州园林》 课件(共84张PPT).ppt
-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8匆匆课件(共26张PPT)(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