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社区适宜技术之实用拔罐技术-高仁甫.pptx

中医养生社区适宜技术之实用拔罐技术-高仁甫.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实用养生保健技术拔罐养生高仁甫高级讲师高级健康管理师养老护理员高级技师美国心脏学会基础生命支持技术(BLS)导师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访问学者,英国赫特福德大学访问学者

目录02居家拔罐常用器具与准备01拔罐技术基础理论03常见病症的拔罐调理方案04特殊人群拔罐注意事项05拔罐操作常见误区解析

拔罐技术基础理论01

拔罐的起源与历史沿革原始角法拔罐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古人利用牛角、羊角等兽角吸拔脓疮,称为“角法”。西汉《五十二病方》记载了用小兽角治疗痔疮的方法,是现存最早的拔罐文献。竹罐革新隋唐时期,竹罐取代兽角成为主流工具,因其轻便、吸力强且成本低,推动了拔罐疗法的普及。清代《本草纲目拾遗》系统总结了火罐的操作与适应症。现代多样化发展当代拔罐工具已扩展至玻璃罐、陶罐、抽气罐等,结合现代科技(如负压调控),形成更安全、精准的治疗体系。

中医经络理论与拔罐作用原理通经活络拔罐通过负压刺激经络穴位,疏通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瘀滞,常用于缓解腰背痛、关节僵硬等。祛邪扶正借助吸拔力将体表风寒、湿邪、热毒等病邪排出,如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或疮疡脓毒不泄。平衡阴阳通过特定穴位拔罐(如背俞穴)调节脏腑功能,例如闪罐法可激发体表阳气,改善虚寒体质。

拔罐的现代医学机理负压效应神经反射作用免疫调节淋巴循环促进罐内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加速炎症物质清除,缓解肌肉痉挛。拔罐可刺激皮下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活性,增强局部抗炎能力,辅助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吸拔刺激通过皮肤-内脏反射通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如走罐法可改善胃肠蠕动,缓解腹胀。负压吸引能增加淋巴回流,减轻组织水肿,适用于运动损伤后的肿胀消退。

居家拔罐常用器具与准备02

火罐与抽气罐的选用要点材质特性对比玻璃火罐透明度高便于观察皮肤变化,导热均匀但易碎;竹罐天然环保且轻便,但需定期煮沸消毒防止霉变;抽气罐操作简单无明火风险,适合家庭新手,但缺乏传统火罐的温热刺激效应。质量检查标准火罐需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无裂痕,避免吸附时漏气或划伤皮肤;抽气罐要测试气密性,确保橡胶垫圈无老化,抽气枪连接处无松动漏气现象。规格适配原则根据拔罐部位选择罐体大小——背部等大面积区域用6-8cm大罐,四肢关节处选用3-5cm小罐。抽气罐建议选择带压力调节阀的型号,便于精准控制负压强度。

居家安全操作环境准备防火安全措施使用火罐时需配备灭火毯或湿毛巾,操作台面1米范围内清除酒精、纸张等易燃物。建议在瓷砖地面或金属托盘上进行。应急物品配置准备医用碘伏、无菌棉签处理可能的烫伤,冷敷凝胶用于缓解拔罐后不适。血压计、糖块应放在触手可及处以防晕罐反应。环境温湿度控制保持室温25-28℃避免受凉,湿度50%-60%为宜。关闭空调直风口,准备薄毯覆盖非操作部位,特别注意避免穿堂风导致风寒入侵。

体位选择与皮肤预处理背部拔罐采用俯卧位并在额头下垫环形枕,四肢部位可用沙袋固定。老年人推荐侧卧位分段操作,每侧不超过3个罐,避免长时间俯卧影响呼吸。体位固定技巧皮肤清洁标准润滑剂选用指南用40℃温水配合中性皂液清洗,毛发密集部位需剃毛处理。禁用酒精直接擦拭,建议采用络合碘溶液(稀释至0.5%)进行消毒,待完全干燥后再操作。走罐时建议使用紫草油或凡士林,其粘度适中不易挥发。面部等敏感区域可用橄榄油替代,严禁使用含薄荷醇的按摩膏以防刺激反应。

常见病症的拔罐调理方案03

风寒感冒的闪罐疗法闪罐法通过瞬间负压刺激体表穴位,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有效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恶寒、头痛症状。快速驱散表寒重点作用于大椎穴及膀胱经背俞穴,可振奋阳气,增强机体抗邪能力,缩短病程。激发卫阳之气相比传统留罐,闪罐动态刺激更适应风寒表证初期,避免长时间负压导致皮肤损伤风险。操作便捷安全010203

优先选择风池穴(枕骨下斜方肌外侧凹陷)、肩井穴(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留罐10分钟改善斜方肌僵硬。血海穴(髌骨内上缘2寸)、梁丘穴(髌骨外上缘2寸)交替拔罐,缓解寒湿型关节酸痛。针对肌肉劳损或寒湿痹痛,通过精准留罐定位可松弛痉挛肌肉、促进局部代谢,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颈部疼痛重点拔罐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大肠俞穴(第4腰椎棘突旁开1.5寸),配合委中穴(腘窝横纹中点)增强舒筋活络效果。腰部劳损膝关节不适颈肩腰腿痛的留罐定位

脾胃不适的走罐手法循经走罐调理气机沿背部膀胱经脾俞(第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至胃俞(第12胸椎棘突旁开1.5寸)区域涂抹薄荷油,以中等力度往返走罐5-8次。配合腹部中脘穴(脐上4寸)闪罐3次,形成前后呼应,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分层施术应对证型食积型:在足三里穴(犊鼻下3寸)行提插式拔罐,每30秒松罐1次,重复3轮以消食导滞。虚寒型:命门穴(第2腰椎棘突下)留罐15分钟,配合神阙穴(肚脐)隔姜灸,温补脾肾阳气。

特殊

文档评论(0)

深耕护理职业教育近20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医学职业教育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1月1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