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VIP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六单元

24唐诗三首

(第一课时);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意,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3.了解“虚实结合”“藏问于答”的写作手法,增强“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社会观。;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意,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及“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4.增强“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社会观。

5.了解“虚实结合”“藏问于答”的写作手法。;

初读诗歌,感知特点

●大声朗读本课杜甫的两首诗歌,对比《春望》,体会两首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品读诗歌,读懂人物

●朗读诗歌,请说说,文中哪个字能够集中体现老妇的遭遇?从中能

看出作者对老妇怎样的情感?;

写作背景补充

●结合课本注释①,说说为何人民生活如此之苦?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都 (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

(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

√百姓苦陷于连年征战,死伤无数,青壮年已严重不足,大唐已经渐渐走向没落。;

吏:家有男丁否?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尚有他人否?

老妪: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吏:其真无人耶?藏问于答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吏:汝家必征人!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三读诗歌,鉴赏写法

通过以上内容的补充,可以发现《石壕吏》的内容看似

多写老妇,实际上无一处不是在写官??的凶狠残暴,也就是说明写老妇,暗写官吏。这种方法叫“藏问于答”。;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业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要求:(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出感

情。

(2)了解五言古诗: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诗体。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灵活自由,全篇均由五字句构成。;

文疏意通;

重点字词

投:投宿。

一何:多么。

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

说话。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重点句子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差役大声吆喝多么凶狠!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凄苦!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另外)两个儿子最近作战阵亡。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人苟且活一天算一天,死了的生命就永远结束了!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备办早饭。;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

再读文章

整体感知;

全文共分三层: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第2、3段):写老妇诉说遭遇,并以老迈之身

应征。

第三部分(第4段):作者独与老翁告别的情景。;

开端:有吏夜捉人

发展:听妇前致辞

高潮:请从吏夜归

结局: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是以时间为顺序,诗人的行踪为线索的);

探合究作;

“暮投石壕村”,由诗人的投宿地点,点

明故事发生的地点,表明诗人目击耳闻了

故事的始末。;

诗中哪一句是关键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有吏夜捉人”是全诗的关键句。是“捉人”,而

不是“征兵”“招兵”,表明差吏强抓老百姓当兵;

前面又加上一个“夜”字,更表明差吏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