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出师表》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23课《出师表》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出师表》教学设计

单元概述

本单元收录的古代经典散文,兼具历史的厚重与文学的精妙,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与“人格修养”的核心内涵。《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北伐前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既是一篇情真意切的劝诫文,也是一曲忠贞报国的慷慨悲歌。文中既蕴含着对蜀汉政权的深谋远虑,也倾注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诚之心,成为中国古代“表”类文体的典范。

教学实践中,需引领学生穿透文本的劝诫表象,把握“表”体“陈情言事、情理交融”的文体特质,体会诸葛亮在“北伐”与“辅政”双重使命下的复杂心境。构建“三位一体”研习体系:考据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对蜀汉政权的影响,辨析“表”文“事明而义显,辞切而情真”的文体特征,品鉴其“简练谨严、慷慨恳切”的语言风格。通过阶梯式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吟咏中感受文言的韵律美,积累与古代官制、礼仪、军事相关的文化知识,梳理奏章的行文逻辑。

写作专题“布局谋篇”可借鉴本文“先叙情后议事,以情统理”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情理交织”的构思模型,以真挚情感为纽带,以具体建议为骨架,实现“陈情”与“言事”的有机统一。名著导读环节可关联《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相关情节,培养学生从文学与历史的互证中理解人物精神的能力。

教学建议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

15.出师表

3

(1)培养学生饱含情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吟诵,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如“开张”“痛恨”)、虚词的语气功能(如“也”“矣”“哉”)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等判断句式,积累三国时期的官制(如“侍中”“尚书”)、礼制等文化知识,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

(2)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梳理诸葛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三条建议与“追述往事、表明心志”的情感脉络,理解“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核心主旨。

(3)通过对比阅读《出师表》与《陈情表》,体会“表”类文体在情感表达与议事重点上的差异,深化对文体特征的把握。

(4)组织思辨研讨活动,探讨诸葛亮的“忠君思想”在当代的价值转化,联系现实思考“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的内涵,实现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的对接。

(5)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先谏后述、以情动人”的结构特点,学习“寓理于情”的表达技巧,强化议论文中“情感共鸣”对观点说服力的作用。

写作

布局谋篇

4

结合本文“以情议事”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在议论文中运用“情感铺垫法”:先通过回忆、场景描写等方式奠定情感基调,再自然引出观点或建议,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中的谋士形象

1

引导学生比较诸葛亮与其他谋士(如郭嘉、周瑜)的处事风格与精神追求,分析“忠义”“智慧”在不同人物身上的具体体现,培养文学鉴赏的辩证思维。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深入理解《出师表》作为“千古第一表”的文学地位,感受中国古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中汲取对国家、对事业的责任感,增强对传统文化中“忠义”精神的认同。

语言运用:系统积累文言词汇,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崩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拔”、“至于斟酌损益”的“损益”等实词,掌握“之”“以”“于”等虚词的不同用法,理解“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省略句)、“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判断句)等特殊句式,提升文言文的翻译与理解能力。

思维能力:分析诸葛亮提出三条建议的逻辑层次(从治国根本到具体措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梳理“追述先帝知遇之恩”与“表明北伐决心”的情感线索,把握“理”与“情”的辩证关系,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探讨“亲贤远佞”对当代团队建设的启示,强化迁移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欣赏本文“志尽文畅,情真辞切”的语言特色——既有“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冷静分析,也有“受命以来,夙夜忧叹”的深情倾诉,体会“表”文“在理性中见赤诚,在恳切中显风骨”的审美特质,培养对应用文体的鉴赏能力。

教学课时

3课时

课时目标

第1课时

(1)初读课文,掌握重点字音、节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基本含义。

(2)疏通文意,梳理文章结构,了解诸葛亮上奏《出师表》的背景与主要内容。

第2课时

(1)深入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理解“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情感内涵。

(2)赏析本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写作手法与语言特色。

第3课时

(1)探讨《出师表》的历史价值与“忠君爱国”思想的当代意义。

(2)联系现实,完成从“文本理解”到“精神传承”的读写迁移。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共鸣

师: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