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三语文专题精练古诗歌题材分类练(四)(含解析).docxVIP

2026届高三语文专题精练古诗歌题材分类练(四)(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歌题材分类练(四)吟咏画作诗+哲理思辨诗+政治讽喻诗

题材(一)吟咏画作诗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

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①雀写生,赵昌②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注]①边鸾:唐朝著名花鸟画家。②赵昌:北宋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材看,这是一首题画诗;从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内容看,全诗富于理趣。

B.诗的前四句阐释鉴赏诗画的标准,诗人认为,画作惟妙惟肖者,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

C.第七句至第十句用边鸾、赵昌的花鸟画作衬托,突出王主簿画作疏澹相宜、精妙无双。

D.本诗先从大处入笔展开议论,继而层层推进,最后点出折枝画的神韵,令人浮想联翩。

(2)苏轼说“诗画本一律”,通过这首诗,他提出了哪些关于诗画的共同的审美标准?

答:?

?

[创新跨“界”命题,新考法前瞻训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和诗中加点的“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感性与理性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两个重要维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有宽容的意识,要与人为善,为他人着想。

C.为了更好地发挥本次座谈会的作用,与会人员依次进行了经验介绍。

D.“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我们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苏武忠节图》①(其二)

文天祥

独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泪向天流。

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休。

不死未论生可喜,虽生何恨死堪忧。

甘心卖国人何处,曾识苏公义胆不。

[注]①文天祥逃亡到达真州,为守将苗再成所藏的李公麟画作《李陵送苏武图》题诗三首,并改其名为《苏武忠节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幅画以李陵送别苏武归汉为题材,诗人因看到画面内容而心生感慨,借古抒怀。

B.苏武在牧羊时所面对的艰难处境,让诗人联想到自己的逃亡经历,不禁泪流满面。

C.苏武因对国家忠贞不渝的高尚节操被世人传颂,这也是诗人为这幅画改名的原因。

D.诗人用苏武以死明志和李陵苟且偷生作比,流露出一种忠贞却无人识的伤痛之情。

(2)本诗与《过零丁洋》两诗的尾联都是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

?

题材(二)哲理思辨诗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月陂①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②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③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注]①月陂(bēi):水泊名。因形如月,故名月陂,遗址在今洛阳洛水之南。②中天:犹参天。③无端:一说世事很繁杂,没有头绪;一说没有起点,没有终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徘徊”一词将月亮拟人化,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的意思是万物因为秋天的来临而显出萧条迹象,作者用喝酒的方式迎接凉秋的到来。

C.颈联以动衬静、视听结合,从云影泉声角度表现了环境的宁静,作者移情于物,表现出自己的心境。

D.此诗中间两联声韵和谐,对仗工整,从秋气、秋水、秋声等角度展现月陂美景,意境恬静清新。

(2)本诗将写景、抒情、说理相结合。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说说本诗充满了怎样的情趣与理趣。

答:?

?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泛南湖至石帆

[南北朝]谢惠连

轨息陆途初,枻①鼓川路始。

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登陟苦跋涉,眄②乐心耳。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注]①枻(yì):桨。②眄(bìmiàn):泛指观赏风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二句交代启程游览经过,刚从陆路停下车,连忙就划桨游湖。

B.全诗主体写湖上无限风光,四句诗四个角度,有动有静,远近结合。

C.写景颇具特色,笔法精巧,选用富有动感的词语,略加点染,顿有情韵。

D.全诗洗练,虽不讲究起承转合,但诗句清秀俊逸,蕴含诗人独特感受。

(2)诗的末四句富有“哲思之理”,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