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西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各地居民因地制宜进行耕作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
农耕文化。其中因水而生的成都平原物产丰富,享有天府粮仓的称号,是天府人民智慧
的结晶。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传统农耕的生产方式逐渐远离我们生活。对于
儿童而言,农耕文化的教育未得到重视,开始出现农耕常识缺乏、农耕意识模糊、农耕
认知度低等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农业类博物馆得到快速发展,以展陈农耕
历史文化为主的农业类博物馆为亲子提供教育场所。此外,设计学领域研究显示,情境
认知理论在儿童群体的研究中已取得一定成果,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有效理论。如何通
过良好的情境体验培养儿童良好的农耕意识,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以情境认知理论为依据,论述亲子对象、农馆场所、体验方式之间的关系,从而探
讨情境认知理论在亲子农耕体验中的教育价值。并基于情境认知理论中环境、任务和用
户情境维度,采用问卷与行为观察等方法对亲子用户展开初步调研,总结得出亲子家庭
的痛点与需求点,产出亲子农耕体验地图与用户角色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绘画的方
式展开用户访谈,了解亲子对馆内农耕知识的应用需求,从而产出具有农耕体验特征的
使用情境维度,构建天府农业类博物馆亲子体验设计模型与路径,得出天府农业类博物
馆亲子体验服务系统。最后,以宝墩遗址博物馆为例,从初始兴趣阶段(参观前)、愉
快参与阶段(参观中)、生活延续阶段(参观后)三个部分展开设计,输出“共享农趣”
移动应用、“水稻的一生”馆内互动展厅和“农作物迷宫”馆外实践场景设计实践,进
行可行性测评以验证设计实践的可行性。
从设计学视角出发,通过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类博物馆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
上丰富亲子家庭的体验形式,强化家庭教育在传承农耕文化中的作用,帮助儿童在情境
中认识、理解与收获天府农耕文化,唤起儿童知农、爱农、重农的农耕意识,为农业类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思路。在传承与弘扬天府农耕文化的基础上,落实乡村振兴
政策对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作。
关键词:情境认知;亲子农耕体验;农业类博物馆;天府文化;体验设计
I
情境认知视域下天府农业类博物馆亲子体验设计研究
Abstract
Chinahasbeenabigagriculturalcountrysinceancienttimes,andresidentsindifferent
placescultivatedaccordingtolocalconditionstoformafarmingculturewithuniqueregional
characteristics.TheChengduPlain,whichisbornofwater,isrichinproductsandenjoysthe
titleofthegranaryofTianfu,whichisthecrystallizationofthewisdomofthepeopleof
Tianfu.Atpresent,thepaceofpeopleslifeisgraduallyaccelerating,andthetraditional
farmingproductionmodeisgraduallyfarawayfromourlife.Forchildren,theeducationof
farmingculturehasnotbeenpaidattentionto,andproblemssuchaslackoffarming
knowledge,vaguefarmingconsciousnessandlowawarenessoffarminghavebeguntoappear.
Withtheimplementationoftheruralrevitalizationpolicy,agriculturalmuseumshave
developedrapidly,andagricultural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