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高二语文上开学考名校模考题汇编四:古代诗歌阅读.docxVIP

2024-2025年高二语文上开学考名校模考题汇编四:古代诗歌阅读.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4—2025学年新高二开学检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侠客,旧指急人之难、言出必信、见义勇为的人。尾联中的“燕丹客”即荆轲,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侠客,诗题中的“侠客”指郑少府。

B.首联中,“边烽警榆塞”,突出东北边陲军情紧急;“侠客度桑干”,则突出友人临危不惧,慷慨赴敌之举。两者对照,强化了友人豪迈的气概。

C.颔联中的“银镝”,指装饰精美的箭头。“柳叶开银镝”即“银镝开柳叶”,意思是银箭贯穿柳叶,这是以“百步穿杨”之典赞友人箭法之精。

D.颈联“满月”“连星”二句,是说星月之光映照着弓剑,其中也有弯弓如满月,挥剑如连星之意,形象地写出了两军对阵、战事激烈的场面。

16.荆轲常以英雄的形象出现在诗人笔端,这首诗中诗人却跟友人说“不学燕丹客”,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5.D

16.荆轲易水悲歌一曲后,入秦行刺秦王,但以失败告终;骆宾王送友人赴边时,要他“不学燕丹客”,意在激励友人一定要建功立业,并期待他胜利归来。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形象地写出了两军对阵、战事激烈的场面”错误,这两句表现把武器和景物相伴而写,突出夜行军之急,武器之精良,表现了“侠客”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关于两军如何对阵未着一字。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情感、诗人态度观点的能力。

理解某一联诗,一般由浅入深,从对诗句表层的翻译到对深层蕴含情感的分析,告诉了我们答题的思路。

从表层句意分析:“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意为不要学那过河行刺的荆轲,空唱一曲《易水寒》。“徒”是白白地、徒劳的意思。

从深层思想情感分析:因郑少府远渡桑干,诗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之歌。“不学”“徒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郑少府赴辽从戎,是为了卫国守疆,不同于荆轲的报私仇;二是说此行抱有坚定信念,不作风萧水寒“一去不还”的悲歌。尾联以荆轲作比,反映了诗人强烈的建功立业思想。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开学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共9分)。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①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②,歘③见骐驿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④。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该诗约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②骅骝:赤色的好马。③歘(chuā)见:忽见。④霜蹄:马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句开门见山地指出韦偃知道杜甫爱他的画,故一来告别,二来作画留迹。

B.三、四两句写出韦偃绘画造诣高深,“秃笔”一词透露出其精湛技艺源于勤练不辍。

C.五、六两句描绘马的形象,仰头长嘶的马充满进取的渴望,仿佛千里长途即刻就到。

D.本诗咏马,实际与时事有关,体现了杜甫“沉郁”的诗风。

16.明代文学家钟惺评论该诗尾联“下一‘真’字,意便不在画,亦不在马”。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B【解析】B.“透露出其精湛技艺源于勤练不辍”错,三、四两句写韦偃提起秃笔好像嬉戏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就画岀了千里马,它们形象生动可爱,蓦然间就岀现在草堂的东壁之上。“秃笔”一词透露出其绘画技艺精湛,“源于勤练不辍”在“秃笔”中看不出。

16.①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比喻),慨叹时局。明写骏马与人同生同死,共赴时艰,实则以骏马比壮士。②希望志同道合之人能够并肩携手,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③一个“真”字,深切地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家国的情怀。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开学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念奴娇·过小孤山

宋·秦观①

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独见一峰青崒嵂②,当住中流万折。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

岸边无数青山,萦回紫翠,掩映云千叠。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薄暮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

【注】①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②崒嵂:zúlǜ,高峻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运用拟人修辞,将小孤山置于汹涌的江流中,衬托出其高峻挺拔之姿。

B.“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表明小孤山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