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入学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5.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
B.《芣苢》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飘飘的初夏风光。
D.“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
16.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芣苢》a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节奏鲜明轻快、音韵和谐优美;b赋的手法:通过铺陈排比描绘了一幅采集野菜的图景。c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乡村四月》a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b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比喻,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c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手法的能力。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错误,“子规声里雨如烟”是视觉、听觉描写,杜鹃啼叫属于动景。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芣苢》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咏唱。此外,诗歌通篇铺陈采摘“芣苢”的场景,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这是采用了《诗经》中赋的手法。在这一过程中,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纵观全诗,可以看出全诗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描写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一边动手采摘芣苢的过程,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
《乡村四月》运用白描手法,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两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广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入学检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邓监簿南归①
王安石
不见骊塘②路,茫然四十春。
长为异乡客,每忆故时人。
水阅公三世③,云浮我一身。
濠梁送归处,握手但悲辛。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其时王安石经历过两度罢相的宦海浮沉,退居金陵,不再过问政事。老友邓监簿自临川老家来探望他,分别后,他写下了这首五律。②骊塘,诗人的家乡地名。③该句化用佛陀与波斯匿王的对话。大意是说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但记忆中的恒河始终不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不见归乡之路起笔,从而自然引入诗人对过往人生经历的回忆。
B.“茫然”既写出了诗人人生的困厄不堪,也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切体现。
C.五、六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自身漂泊异乡,没有根基和归属感。
D.尾联描写送别场景,照应题目,“握手”细节凸显诗人内心酸楚之感。
1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5.B(“写出了诗人人生的困厄不堪”分析错误,这里应只是体现诗人心中的茫然失措,没有体现其人生的困厄不堪)
16.①长久漂泊异乡的孤独之感。首联中诗人在外居住长达四十年,“茫然”“云浮”长久相伴,凸显羁旅孤独之感。②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离别的痛苦和无奈。尾联中诗人与朋友握手分别之时不只是悲伤和辛酸,其中惜别的痛苦和无奈显而易见。③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中诗人久在外为官,常常想起故乡与家人,诗人借诗歌抒发了对故乡亲友的思念。(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学年入学调研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西湖
苏辙①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1-2025五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修改病句含答案解析.docx
- 2024-2025年高二语文上开学考名校模考题汇编四:古代诗歌阅读.docx
- 2024-2025年高二语文上开学考名校模考题汇编四:文言文阅读.docx
- 2024-2025年高三语文上开学考名校模考题汇编四:古代诗歌阅读.docx
- 2024-2025年高三语文上开学考名校模考题汇编四:文言文阅读.docx
- 2024-2025年高一语文上开学考名校模考题汇编四:文言文阅读.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鼓书艺人》批注式阅读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江上》《记忆里的光》批注式阅读.docx
- 2025年新高二暑假语文专题练(2):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2025年新高三暑假语文专题练(2):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