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与《三国志》相关的文言文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VIP

2026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与《三国志》相关的文言文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时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一个熟悉而遥远的名字,一个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的时代。在历史的卷轴中,这个时代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即使千年之后,依然让人感叹不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去揭示那个成就三家归晋的漫长历程。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这一刻,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同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而在次年,221年,孙权也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三足鼎立,各自为政,拉开了长达数十年的三国演义序幕。

那个时代,曹操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横扫中原,孙权凭借长江天堑稳守江南,而刘备则依靠巴山蜀水剑指中原。赤壁之战,一场大火烧掉了曹操的骄傲,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从此,三国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数十年内,战火不断。

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可惜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而在曹魏的后期,实权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此举震惊了整个东吴,但也只是延缓了他们被晋朝统一的步伐。

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自此,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晋朝经过数十年的征战,终于在280年统一了全国,实现了三家归晋的壮举。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群雄逐鹿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历史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演绎、传颂。从《三国演义》到各种戏曲、小说,三国的故事始终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作者简介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国蜀汉时至西晋官员、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汉灭亡后,“沉滞者累年”。后受张华荐举,在西晋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脱稿后,颇受称赞,时人谓其善叙史,有良史之才。《三国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陈寿的著作还有《益部耆旧传》《古国志》,今已佚失。

《三国志》的体例与基本内容

《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全书只有本纪和列传。

《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蜀书》《吴书》均没有本纪,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臣子,晋承魏而得天下,故《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从篇幅来看,《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约占三分之一,《蜀书》约占将近六分之一,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在陈寿撰《三国志》以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可供陈寿参考取材。但蜀汉不设史官,仅有陈寿在蜀为官收集,这造成了蜀汉史料的缺乏。

《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这虽使《三国志》拥有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关键人物记载史料不足的缺点。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为了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魏书》相互混淆,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将三书合为一书,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在记载魏、蜀、吴三国时,该书所采用的风格各不相同。其中,《魏志》记载较详细;《蜀志》虽简明,但所记之事较多,并且叙述得体;《吴志》则比前两个差一些。《三国志》在叙事手法上以“简明扼要”为主,体例只采用纪传,这两点使《三国志》在文学性和体例完整性上存有缺陷。《三国志》所记载之史料较为翔实可靠,是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知识卡片】

《三国志》与裴松之注

裴松之《三国志注》:对陈寿《三国志》起到了拾遗补缺之功

裴松之,字世期,今山西省闻喜人,刘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

陈寿著的《三国志》是一部很有分量的断代史,叙事精略,记事翔实,取舍材料十分严慎,但记载史实也有前后矛盾之处,全书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