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治疗脓疱疮规范.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特色治疗脓疱疮规范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又称传染性脓痂疹,多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初起为红斑或丘疹,很快变为黄豆大或更大的水疱、脓疱,周围红晕,疱壁薄而易破,破后可见糜烂面,并形成黄色结痂,愈后无瘢痕。严重者常伴有发热,少数可并发肾炎、心肌炎或败血病,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本病属中医学“黄水疮”“脓窝疮”范畴,多为夏秋季节暑湿邪毒侵袭、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所为,当以清热解毒、祛暑利湿为治。本病无全身症状者,单纯外治即可,伴有全身症状及并发症者,须予全身治疗。

一、病因病机

1.现代医学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原菌绝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亦可为二者混合感染。起病前大多有痱子、疖、湿疹、丘疹等瘙痒性皮肤病,搔抓后继发感染而引起。本病在家族或幼儿园中,儿童互相密切接触很容易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毛巾、日用品、玩具、衣服等间接传染。

2.中医病因病机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邪袭于肌表,以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理不固,汗多湿重,暑邪湿毒侵袭,更易发病,且可相互传染。反复发作者,邪毒久羁,可造成脾气虚弱。

二、临床表现

1.寻常性脓疱疮

(1)多流行于儿童,好发于颜面。

(2)初发为红斑,迅速出现水疱或脓疱,常群集。周围有明显红晕,疱壁薄而松弛,脓液下沉成半月状,疱壁易破溃,疱破后露出糜烂面,脓液干涸结成蜜黄色厚痂,自觉瘙痒,常因搔抓而不断将病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可使病程迁延数周甚至数月。

2.大疱性脓疱疮

(1)好发于颜面、四肢、躯干,偶见于掌跖。

(2)初发损害为米粒至黄豆大水疱,迅速增大为数厘米大的大疱,周围红晕较轻。疱液先清亮,后浑浊。疱壁薄而松弛,破溃后留下大片糜烂面,其周边仍可见少许残存疱壁。自觉瘙痒。本病常继发于虫咬等瘙痒性皮肤病。

3.新生儿脓疱疮

(1)多见于出生后4~10天的新生儿,传染性强,易在婴儿室内流行。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

(2)发病急骤,皮损初发时为大疱,疱液开始为澄清液,后变为浑浊。四周绕以红晕,疱壁薄、而易破。破后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干涸后结成黄色薄痂。患儿全身症状重,可有低热或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可在较短时间迅速扩展至躯干各部,也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或脑膜炎而死亡。

4.深脓疱疮

(1)又称为廉疮,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年人。好发于小腿与臀部。

(2)皮损初起为炎性红斑上出现水疱或脓疱,损害逐渐扩大并向深部发展,中心坏死,表面覆以污褐色厚痂,如蛎壳状,痂脱后可形成境界清楚,周边陡峭的碟状溃疡。可自体接种传染。自觉灼痛与瘙痒。常伴有淋巴结肿大,经2~4周结痂而愈。病程迁延,形成肉芽肿样损害。

三、诊断依据

1.本病多见于儿童,流行于夏秋季节,好发于暴露部位。

2.有接触传染和自身接种的特点。损害以脓疱与脓痂为主,疱壁薄、易破,脓液沉积呈半月状为其特征。

3.脓液检查可发现细菌。

四、鉴别诊断

1.水痘好发于冬春季节,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可累及黏膜。主要损害为绿豆至黄豆大小紧张发亮的水疱,一般无脓疱及脓痂等。

2.丘疹性荨麻疹以水疱、大疱为主要表现时,要与脓疱疮鉴别。丘疹性荨麻疹除水疱、大疱外,仍可见梭形风团样丘疹并有中心小水疱的基本损害,且大疱壁厚不易破,疱液无菌,皮损处剧痒,在无继发感染时,无脓疱及脓痂。

五、中医特色治疗

1.辨证论治

(1)暑湿热蕴证

证候:皮疹多而脓疱密集,色黄,四周有红晕,破后糜烂面鲜红,附近伴界核肿大;或有发热,多有口干,便干,小便黄等;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暑利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减。青蒿9g,佩兰9g,金银花12g,连翘9g,赤芍9g,车前子15g,天花粉9g,泽泻12g,六一散10g,生地黄10g。若壮热者,加黄连6g,黄芩10g,山栀子10g;面目浮肿者,加桑白皮15g,猪苓10g,金钱草15g。

(2)热毒炽盛证

证候:皮疹多而红肿;伴有胀痛感,局部发热,咽干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中医特色治疗皮肤病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解毒清热汤加减。金银花10g,连翘6g,蒲公英10g,野菊花10g,大青叶10g,黄芩6g,赤芍6g,六一散(包煎)10g。水煎服。大便燥结伴食滞者,加焦槟榔10g,枳壳9g或焦三仙15g;心烦、口舌疮者,加黄连3g,栀子9g;小便短赤者加灯心草6g,淡竹叶10g。

(3)脾虚湿滞证

证候:皮疹少而脓疱稀疏,色淡黄或淡白,四周红晕不显,破后糜烂面淡红;多有食少面白无华,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9g,白术9g,山药12g,白茯苓9g,薏苡仁10g,砂仁6g,泽泻9g,猪苓9g,黄芩15g,栀子12g,甘草6g。

2.

文档评论(0)

小刺猬知识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药学、临床药师持证人

主管药师、临床药师、执业药师、美国MTM药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13日上传了中级药学、临床药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