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概论.ppt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科学。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机能障碍。

2常见病因:感染、外伤、血管性疾病、中毒、代谢障碍、肿瘤、变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

3感觉障碍感觉的分类感觉的有关解剖及生理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

一、感觉的分类4普通感觉浅感觉:痛、温、触(皮肤、黏膜)觉。深感觉:运动、位置、振动(肌肉、肌腱、关节、骨膜)觉。复合感觉:定位、点辩、图形、实体、重量(皮层感觉)觉。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感觉的传导通路:二、感觉的有关解剖及生理501痛温觉:皮肤、黏膜→脊神经节I→后根→后角II→前联合X→脊丘束→丘脑III→内囊后肢→中央后回02触觉、深感觉:皮肤、关节、骨膜→脊神经节I→后根→薄楔束→薄楔束核II→丘系交叉X→内侧丘系→丘脑III→内囊后肢→中央后回

痛温觉传导通路

触觉、深感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感觉:皮肤、粘膜→三叉半月神经节I→三叉N感觉根→三叉N脊束核(触觉至主核)II→X→三叉丘系→丘脑III→内囊后肢→中央后回

02髓内感觉传导束的层次排列脊丘束:由内至外C-T-L-S后索:由外至内C-T-L-S感觉的节段性支配T4(乳头水平)、T10(脐)、T12、L1(腹股沟)三叉N:核上部(口周)、核下部(耳周)01

刺激性症状三、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10感觉过敏: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01感觉倒错:非疼痛刺激诱发疼痛感觉.02感觉过度:感觉刺激阈值增高,达到阈值产生一种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持续一段时间消失.03

(4)感觉异常:在无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麻木感、肿胀感、蚁走感等.疼痛:局部性疼痛放射性疼痛扩散性疼痛牵涉性疼痛

抑制性症状1201感觉减退或缺失02分离性的感觉障碍:

四、临床表现13末梢型四肢远端对称性各种感觉缺失(手套袜套样)可有运动、自主神经受累。

.周围神经型条块状各种感觉缺失单一周围神经:局限于某一周围神经,如桡神经麻痹多数周围神经:神经干或神经丛病变,如臂丛神经损伤

节段根病变:患侧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可伴有根性痛,同时可有前根受累后角病变:患侧节段性、痛温觉障碍、触深存在(分离型感觉障碍)前联合:双侧节段性、痛温觉障碍、触深存在(分离型感觉障碍)

传导束型16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rd):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丧失(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受损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丧失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压迫征。

脊髓横贯型损害:01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型各种感觉障碍02伴有截瘫或四肢瘫、尿便障碍03见于急性脊髓炎。04

交叉型01患侧面部、对侧半身痛觉减退或丧失(交叉性)、触深感觉存在(分离性)02见于延髓背外侧综合症03

偏身型桥脑上部、中脑、丘脑及内囊病变均可致对侧半身各种感觉障碍丘脑病变:对侧半身各种感觉障碍(深重于浅,远重于近)自发性疼痛或感觉过度(多见于CVD)内囊病变:对侧半身各种感觉障碍/偏瘫/偏盲(三偏)

单肢型对侧复合型感觉障碍对侧感觉性癫痫发作(病灶对侧相应区域发生感觉异常,并可向邻近各区扩散)

运动系统的损害21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

运动系统的组成22锥体系统(上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瘫痪01周围神经(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瘫痪02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03小脑系统------------------------------共济失调04

瘫痪23

(一)解剖学基础----运动的传导通路皮质脑干束中央前回(I)→皮质脑干束→内囊膝部→颅神经核平面交叉X→对侧颅神经运动核(II)→颅神经→效应器

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I)→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肢的前2/3→延髓的锥体交叉X→前角细胞(II)→脊神经运动根→神经丛/干→效应器

皮质脊髓束26

皮质脑干束27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弛缓性瘫)(二)上下神经元瘫痪的临床特点28部位:脊髓的前角细胞和脑干的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01临床特点: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肌肉萎缩,累及个别肌群02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瘫)定位:中央前回锥体细胞及其轴突形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锥体束)临床特点:肌张力增高(折刀样),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无肌束颤动,无肌萎缩,可出现废用性萎缩010302

3、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30临床特点痉挛性瘫驰缓性瘫瘫痪的分布肌张力反射病理反射肌萎缩皮

文档评论(0)

shao14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