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VIP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教战守策【1】

1夫当今生民之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2昔者先王【2】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卷甲而藏之为王者之盛节。数十年之后,甲兵钝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3】。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天下分裂,而唐室因以微矣。

3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劳苦,而未尝告疾。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筋骸冲犯,肌肤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

4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取材于苏轼《进策·策别》)

注释:【1】策:向皇帝陈述政见、进献谋略的一种文体。【2】先王:指古代夏商周时期的帝王。【3】钝眊(mào):精力衰颓,眼睛昏花。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民田猎以讲武致:招致,聚集

B.卒有盗贼之警卒:士兵,军队

C.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狃:习惯,习以为常

D.一旦出身而蹈死地蹈:前往,奔赴

B卒:通“猝”突然。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B之:取独。代词。

相与:一道。

所以:用来。表原因。

而:转折。修饰。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如果至今还不能及时采取措施,那么此后必将产生不可阻止的后果。

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

因此小小的安禄山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乱,各地的百姓就像野兽飞鸟一样逃窜。

C.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

士大夫们也不曾谈论军备,认为这是招惹事端,扰乱民心,苗头不可以助长。

D.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

所不能预知的情况是,他们索取钱财有时迟缓有时急迫,但只要索取就不能不给。

D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是当下国家之患。

B.百姓习惯了安乐而不讲习武事,致使安史之乱产生了本不应有的巨大破坏力。

C.作者将王公贵人比喻成安定太平的社会,而用农夫小民喻指动荡混乱的社会。

D.作者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推断,认为宋朝和西夏、辽国的战争不可避免。

C

10.苏轼在第三段中说“天下之势,譬如一身”,将国家形势比成人的躯体。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对此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6分)

答案示例:

①以人的躯体喻指国家形势,总结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王公贵人谨慎地安养自己但却常被疾病折磨,农夫小民长久地勤苦劳作而却未曾有任何疾病。

②在对比论证基础上,得出结论:善养身体的人,要经常锻炼四肢,习惯于冷热变化,身体才能结实健壮。

③阐明军备之事不能被废弃的道理:太平时期也要居安思危,要教民习武,让他们直面战斗之事。

(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当下百姓的隐患,在于只注重眼前的安全而不虑及将来的危险,已习惯于安逸享乐而难以忍受辛劳磨炼。这种隐患带来的祸害不会在当今体现出来,但在将来一定会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至今还不能及时采取措施,那么此后必将产生不可阻止的后果。

先前的时候,古代帝王深知军备不能被废弃的道理,因此虽然天下太平无事,他们也不敢忘记讲习兵事。秋冬季的空闲时间,他们聚集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