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琏针法治疗痉挛性斜颈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朱琏针法治疗痉挛性斜颈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T/GBCXXXX—XXXX

朱琏针法治疗痉挛性斜颈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朱琏针法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诊断、中医辩证分型、穴位选择及定位、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和异常情况处理。

本文件适用于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朱琏针法治疗痉挛性斜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024针灸针

GB/T12346经穴名称与定位

GB/T21709.20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GB/T40997经外奇穴名称与定位

DB4501/T0040朱琏针法治疗操作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朱琏针法ZhuLianacupuncture

以兴奋法或抑制法针刺操作的治疗方法。

[来源:DB4501/T0040,定义3.1]

3.2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torticollis

由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颈部肌群持续性或间歇性的不自主收缩导致头颈部重复运动、姿势异常或二者兼有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病。

注:痉挛性斜颈亦称颈部肌张力障碍,此症属于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病的一种。

3.3

针感thefeelingofacupuncture

针刺患者所产生酸麻重胀及触电样等感觉和效应,或施术时医者手上沉、涩、紧等感觉。

[来源:DB4501/T0040,定义3.6]

4诊断

诊断要点如下:

——肌张力障碍时不自主动作的速度可快可慢,可不规则或有节律,但在收缩的顶峰状态有短时

持续,呈现为一种奇异动作或特殊姿势;

——不自主动作易累及头颈部肌肉(如胸锁乳突肌、头颈夹肌等);

——发作的间歇时间不定,但异常运动的方向及模式几乎不变,受累的肌群较为恒定,肌力不受

影响;

——不自主动作在随意运动时加重,在休息睡眠时减轻或消失,呈现进行性加重,疾病晚期时症

状持续、受累肌群广泛,呈固定扭曲痉挛畸形;

——病程早期因某种感觉刺激而使症状意外改善被称为“感觉诡计”(sensorytricks);

——症状常因精神紧张、生气、疲劳而加重;

——排除其他可引起颈部肌肉痉挛及震颤的系统疾病。

2

T/GBCXXXX—XXXX

5中医辨证分型

5.1邪壅经络证

主要表现为发病不久,可伴头痛、颈背僵硬、发热怕冷、无汗或汗出、肢体酸重等;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5.2经络气滞证

主要表现为眉头紧锁、情绪激动时颈部肌肉不自主明显波动,可伴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5.3痰湿阻滞证

主要表现为头重昏蒙、神识呆滞、颈背肌肉强直;可伴有胸部和胃部满闷不舒、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5.4阴虚风动证

主要表现为头摇颈扭,腰膝酸软、面色少华、少神善忘、自觉乏力、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大便干结,舌淡或舌尖红少苔,脉沉细弱。

6穴位选择及定位

6.1穴位选择

6.1.1主穴

风池(GB20)、天柱(BL10)、新设、天鼎(LI17)和天牖(TE16)。

6.1.2配穴

6.1.2.1依据不同部位的症状选取:

——头晕、头痛或头部不适,选用颈后区及头部穴位,加印堂、神庭、百会、完骨、翳风、四神

聪、太阳等;

——肩背部疼痛、胀紧感配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巨骨、秉风、肩髃、肩髎、天宗。

6.1.2.1.1依据不同的证型选取:

——邪壅经络证配风池、曲池,疏风散邪;

——经络气滞证配阳陵泉、外关、合谷、太冲,理气通络;

——痰湿阻滞证配足三里、丰隆、阴陵泉,健脾化痰;

——阴虚风动证配内关、神门、三阴交、太溪、太冲,滋阴安神。

6.2定位

穴位的定位应符合GB/T12346及GB/T40997中的规定:

——风池(GB20):在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天柱(BL10):在颈后部,横平第二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新设:在项部,当第四颈椎横突端,斜方肌外缘;

——天鼎(LI17):在颈前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后缘;

——天牖(TE16):在颈前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后缘凹陷中。

7操作步骤与要求

7.1术前准备

7.1.1用物准备

具体如下:

T/GBCXXXX—XXXX

3

——针具选择应符合GB2024中的规定;

注:根据病情和操作部位选择不同型号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

——75%酒精或0.5%碘伏;

——消毒医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