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6044-2025 小麦抗茎基腐病鉴定技术规程.docxVIP

DB13T 6044-2025 小麦抗茎基腐病鉴定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5.020

CCS

B16

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13/T6044—2025

小麦抗茎基腐病鉴定技术规程

2025-04-03发布 2025-05-03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6044—2025

DB13/T6044—2025

I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

本文件起草人:齐永志、马骏、董志平、王永芳、王烨、甄文超、王逍冬、吴玉星、耿立格、郄彦敏、赵立强、勾建军、李娜、崔彦、刘娜、班胜聪。

DB13/T6044—2025

DB13/T6044—2025

DB13/T6044—2025

DB13/T6044—2025

PAGE

PAGE1

DI=100×∑(S

DI=100×∑(Si×Fi)/(S×N) (1)

式中:

DI——病情指数;Si——各严重度级值;

Fi——各严重度的病株数;S——严重度最高级值;N——调查总株数。

田间成株期病情调查

在小麦乳熟末期,调查每个品种中间2行的白穗率,重复3次。要求待鉴品种1d内全部完成调查。按照附录C.2记录调查结果,按照如下公式(2)计算相对白穗率。

RWEP=WEPic/WEPcc (2)

2

小麦抗茎基腐病鉴定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麦抗茎基腐病室内苗期和田间成株期鉴定的接种体制备、抗病性鉴定方法、病情调查分级标准和抗病性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小麦对茎基腐病的室内苗期和田间成株期抗病性鉴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3/T5888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茎基腐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白穗whitehead

由假禾谷镰刀菌侵染引起的茎基部褐变腐烂造成的小麦枯死穗,呈整茎干枯状,且拔起不带根。

接种体的制备

病原物获取

选择有代表性、致病力强的假禾谷镰刀菌菌株。病菌分离鉴定、致病性及周年侵染循环见附录A。

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体的制备

将病菌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dextroseagar,PDA;见附录B.1)固体平板培养基上活化(9cm培养皿),25℃条件下,黑暗培养5~7d;用无菌打孔器打成直径为0.5cm的菌饼,取10~15枚菌饼放入含有150mL羧甲基纤维素钠液体培养基(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见附录B.2)的三角瓶内,25℃黑暗振荡(180r/min)培养3~5d后,4层纱布过滤,于显微镜下观察,用无菌水或去离子水调节孢子悬浮液浓度至1.0×106个孢子/mL,然后加入0.5%的吐温20,混匀,4℃保存,备用。

麦粒接种体的制备

将小麦籽粒用水浸泡10~12h,取吸胀水的麦粒300g,放入聚乙烯塑料袋(长×宽×高=36cm×10cm×8cm)或500mL三角瓶中,置于灭菌锅中121℃灭菌30min,冷却后备用。

接种时,将装有无菌冷却麦粒的聚乙烯塑料袋或三角瓶置于超净工作台中,表面喷洒75%酒精,打开紫外灯表面消毒20min。将在PDA平板上(9cm培养皿)黑暗、25℃条件下培养7d的菌株,用无菌打孔器打成直径为0.5cm的菌饼,接入灭菌好的麦粒上,每个聚乙烯塑料袋或三角瓶接入20枚菌饼。黑暗、25℃条件下培养,每天轻轻摇晃聚乙烯塑料袋或三角瓶,以保证菌丝长势均匀。培养20d后待菌丝长满麦粒表面即可,放在4℃冰箱中冷藏备用。田间使用前,将长满菌丝的麦粒倒出,在通风背光处晾干,用小型粉碎机粉碎成直径为2mm左右的颗粒。

抗病性鉴定

室内苗期抗病性鉴定

选取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小麦种子,75%酒精消毒2min,无菌水冲洗3遍。消毒后的小麦种子在培养皿中25℃催芽2~3d,待种子出芽5mm后,将种子在以上备好的1.0×106个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体中浸泡1min,播种至规格为5×10的穴盘中,每穴2粒,每个品种播种10粒,每盘可以播种10个品种。重复3次。温室自然光照,昼夜温度分别设定为25±2℃和20±2℃。采用底部灌水方式浇水。以‘Sunco’和‘新麦26’分别为抗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