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eq\a\vs4\al(1.)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
解析:选D。D项,对第五句的理解不正确,“惨”是“悲伤”的意思,而不是“悲惨”之意。对第六句的作用理解不正确,应是“烘托”,而不是“反衬”。
eq\a\vs4\al(2。)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解析:选C。A、B、D三种说法均与原诗表达意思不合。
eq\a\vs4\al(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审美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解析:选C.“大珠”一句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eq\a\vs4\al(4。)下列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在文中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描写:目的在于给读者留下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B.景物描写:借景抒发自己凄苦悲凉的心情.
C.氛围描写:目的在于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的效果。
D.侧面描写:用简练的笔墨突出音乐感人的艺术魅力.
解析:选B。不是“借景抒发自己凄苦悲凉的心情”,而是“情景交融,即景生情。
二、语言运用
eq\a\vs4\al(5.)阅读下面的文段,结合课文内容,把下列词语分为两类(不分先后顺序),填在下面这篇文段的横线上。
①苦竹②杜鹃③枫叶④黄芦⑤荻花⑥瑟瑟秋风⑦偏僻低湿的居处⑧茫茫江水⑨寒风⑩哀猿
《琵琶行》一诗,诗人一方面通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衬托忧闷哀伤的心境;另一方面又借助(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生活痛苦,抒写政治上的忧愤。客观描写与主观叙述结合,营造出凄迷伤感的意境.充分欣赏之,能激起情感共鸣,也能更深地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上下文连贯、得体的能力.根据下文“客观描写与主观叙述这句话可知,(1)处应该填写“客观内容,即“实物”,(2)处应该填写“主观叙述”,即染上诗人个人情感色彩的事物。还要注意(1)处填写的词语作用是“衬托忧闷哀伤的心境”,(2)处填写的词语作用是“渲染生活痛苦,抒写政治上的忧愤”。根据这两点,结合课文内容和所学的知识即可分类。
答案:(1)③⑤⑥⑧⑨(2)①②④⑦⑩
eq\a\vs4\al(6.)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作“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唐元和十年至十三年(公元815年~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