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教案 6 老山界.docx

2025年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教案 6 老山界.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老山界

上课素材

背景链接

红军突破敌人的湘江封锁线以后,部队先后进入广西、湖南边境和湖南、贵州边境。课文描写的是中央军委机关纵队在这一带行军的情形。

上课笔记

1.语言运用:积累生字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思维发展:通过品读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3.审美鉴赏:赏析精彩片段,体会重要语句含义,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时克服的困难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文化传承: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3.品味文中精彩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1.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2.学习红军英雄们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万五千里长征,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来给我们讲述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曾任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2)知识链接

老山界,又名黑山岭,位于湘桂边境的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境内。毛主席《七律·长征》诗中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老山界就处于五岭之一的越城岭北麓,其主峰为广西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巅”之誉。1934年12月初,红一方面军翻越老山界,这是当年红军血战湘江后,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大山。

(3)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红军反“围剿”失利,国民党“围剿”军逼近中央苏区中心区域,红军在苏区内打破“围剿”已无可能,决定开始长征。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北出湘西的路上,红军方面决定放弃到湘西,而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巅”之美誉。

2.生难字词

(1)字音

惊惶(huánɡ)欺侮(wǔ)呜咽(yè)澎湃(pài)骨碌(ɡūlu)

蜷曲(quán)峭壁(qiào)点缀(zhuì)咀嚼(jué)攀谈(pān)

督促(dū)灌输(ɡuànshū)苛捐杂税(kē)

酣然入梦(hān)不可捉摸(zhuō)

(2)词义

【满望】十分希望。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攀谈】闲谈,交谈。

【骨碌】滚动。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思考本文以什么顺序展开叙述的。

点拨: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为顺序展开叙述的。

2.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点拨:

时间

地点

活动

下午

山沟

沿山沟向上走

傍晚

瑶民家

攀谈、吃粥、贴标语

天黑

山脚

爬山

夜里

山腰

露宿

半夜

山腰

冻醒观景

黎明以后

山路上

爬山、写标语、帮助伤员

下午

山顶、下山路上

看景致、煮粥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根据时间和地点的线索,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所以提醒学生要边读边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文字,概括其时其地发生的事情。

3.整体感知,理清课文线索及情节发展的三个阶段。

点拨:线索: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第2段至32段):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第2段至第10段):拜访瑶民家。

第二层(第11段至第32段):红军翻越老山界。

第三部分(第33段):写作者的感受。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为什么文章一开头要写“三十里高的瑶山”?

点拨:说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为下文红军的不怕困难作铺垫。

2.“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一句中“照着习惯”写出了什么?

点拨:写出了瑶民由于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队伍经过,就担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