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VIP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

中华文化

的世界意义

目标导航1课程标准2学习聚焦从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2.从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梳理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一、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两汉之际魏晋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渐趋本土化。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以儒家为核心的兼容佛、道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北魏凿龙门石窟,历时二十多年,用工多达80多万人

自主探究:结合所学,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为何兴盛?一、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盛因:①动荡年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与人们精神寄托;②佛教为适应中国而渐趋本土化;③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④独立的寺院经济(寺院占有士地,僧尼不入户籍)。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后周世宗都曾下令灭佛。灭因:①士兵官吏浮于人事;②不利赋税徭役的征派;③出世态度悖于儒家纲常;④寺庙奢侈,僧侣不检。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分析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一、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②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很多都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纳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③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④佛教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根据教材,说明从明末清初到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史实一、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明清之际20C早期19C末20C初19C中叶

明末到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带来西方新知识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李鸿章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运动康梁康有为、梁启超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孙中山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等“民主科学”李大钊陈独秀李大钊五四运动平等、自由马克思主义器物制度文化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近代西方学术思想(科技及思想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根据教材,说明从明末清初到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史实一、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明末清初西学东来帝国时代晚清(近代以来)真正意义上的“西学东渐”转型时代未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利玛窦“西学东渐”第一人汤若望南怀仁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者(二)西学东渐(吸收)【自主学习】:概述西学东渐两个阶段的基本史实。一、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背景:国际:①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推动;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③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④传教士的推动。国内:①皇帝的支持;②有识之士的推广。(2)表现:①明末:A.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B.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C.《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②清初:17C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招揽人才。《几何原本》书影利玛窦“西学东渐”第一人根据所学及教材,思考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的背景、表现一、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①引入西方的某些自然科学技术,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科技;②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③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④局限:没有使中国社会产生根本性变革。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高度发达(内卷化严重)政治:封建统治者盲目自大文化:重本抑末、理学的思想束缚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约束(3)影响根据所学及教材,思考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的影响一、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①学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措施新式学堂留学教育译书机构结果传播内容变化政治活动开展林则徐和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背景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2)表现根据所学及教材,思考近代的“西学东渐”的背景、表现一、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②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民主共和、三民主义③学思想1915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1917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