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024年).docx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024年).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新中国的法治进程及其成果,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当代中国法律制定的广泛性和规范性,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通过教学让学生培养崇尚法治的精神和民主法治意识,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难点:理解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涵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本课通过两个子目(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讲述了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历程。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情况。

展示李兰娟、钟南山等抗疫“最美逆行者”图片,同时展示人民网关于“发国难财,必须快查严惩”的新闻报道,对比“无法无德者”与“最美逆行者”的行为。

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面对肆虐的病毒,钟南山、李兰娟等医务工作者,来到武汉“重灾区”,抢救人民生命,成为“最美逆行者”。但是,也有一些人,利益熏心、道德沦丧,乘机发国难财,面对这些“无法无德”者,要用法律严惩。用“法治”为“精神文明建设”护航!

大家思考一下,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历程如何?有何其他成就?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兵作帮纽、葉部;非纽、乏韵、方乏切。

骤”

战国

像婆一鬻二一

西周战国秦《说文)小策汉楷书

梯一增一樊

西周西周战国战国汉

一敏一态

战国战国《说文》小篆

金毒

《说文》古文战因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54—55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的法治建设有何成就?

[自主学习]

概念明析

法制: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或“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法治: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

“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关系: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作用上相辅相成,互为目的和手段。

依法治国,必将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

素质的普遍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顺利实施。

1.法治建设之征:齐启程,初创造(20世纪50年代)

(1)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物资匮乏,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如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制定了五四宪法。

材料: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为了发扬民主,为了加强经济建设,为了加强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就要办选举,搞宪法。

——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五四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建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法治建设之征:改革开放,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

(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成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

(2)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82年宪法)。为什么要修改宪法?原因:克服缺点,与时俱进。

现行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问题情境]

找不同:五四宪法(第一部)和八二宪法(第四部)

找不同:五四宪法(第一部)和八二宪法(第四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321342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