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分析传统选官制度与当代公务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差异,全面认识中国当前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和特征,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理解晚清科举制度废除的必然性,探究晚清选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管理制度的嬗变历程,明确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具体举措,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中国近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渐进性、传承性、创新性,关注中西方文明间的相互借鉴。
重点:近代中国选官制度变革的原因、内容,认识社会变迁对选官制度的影响。
难点: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与意义。
知识概览
知识概览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本课通过三个子目(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讲述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导入新课】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公务员考试图片,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现代很多人会争相报考公务员?现
代公务员制度与科举制度有何关系?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那么,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问题情境]
材料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阅读材料,指出袁世凯主张废除科举制、发展学堂的原因.
[自主学习]
1.科举制度的变化
(1)背景
①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②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
(2)表现
①戊戌变法期间
A.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世。
B.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C.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②清末新政期间
A.1901年,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
B.多设蒙养学堂。
C.1905年,废除科举制,颁发各种教科书,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科举制最终被废除。
[图片情境]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有何措施?影响如何?[自主学习]
2.选官制度的改革
(1)改革背景:科举制度被废除,急需要新的官制体系。
(2)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
(3)选官制度
①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癸卯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材料1903年12月,清政府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把学校教育分成初、中、高三级,最高一级为通儒院。通儒院或大学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的毕业生则可以取得生员(秀才)的功名。新学制颁布前后,国内各类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史》
【提示】学制特点:A.学制系统完善;B.学制设置制度化;C.重视对实业教育的发展;D.指导思想仍是“中体西用”。
②不久,清政府又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依考试结果分配相应官职。
材料光绪三十年(1904年),晚清政府责令学务大臣制订《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要旨是:今后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分两场,第一场在学务处,按学科门类考试,第二场在保和殿,以经史命题,“观其学识,以宗旨纯正,文笔明畅为合格”。考试分最优、优、中等三级,分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案(表格式)(2024年).doc
-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2024年).doc
-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2024年).doc
-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2024年).doc
-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024年).docx
-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024年).docx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年).doc
- 第9课 辛亥革命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2024年).doc
-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024年).docx
-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2024年).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