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NUMPAGES5
《大连丸上》学案
一、文学常识:
1、萧军
原名刘鸿霖,又名刘吟飞、刘蔚林。笔名除萧军外,还有三郎、田军等。萧军于1907年出生于辽宁省义县。1925年考入张学良在沈阳办的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法律和军事。1922年在哈尔滨化名“三郎”在各报纸上投稿为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家乡被日寇占领,人民遭受着苦难,于是和爱人不得不离开故土,辗转到了青岛和上海。
萧军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文坛的著名的“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是反映东北人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名作之一。
2、东北作家群
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清文章段落。
2、文章分为三个层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各层意思。
①
②
③
三、概括文章主旨
四、诵读课文
揣测人物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疑难探究
1、萧军是“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热爱自己的家园,憎恨日本侵略者。这篇文章真实记录了作者和爱人被迫逃离“九一八事变”后已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东北故土的经历。细读文章,揣测文章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些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2、文中的主要篇幅写的是“我”与汉奸的对峙,只在结尾部分才写出对祖国的倾心热爱,但这部分确实全文的灵魂。这样的文章结构,作用是什么?
附: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萧军:历史的多侧面
在作家萧军身上,体现着历史的多侧面,以至于我们常常难以判断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真正的萧军,尤其当他尚处在某个甚至某几个历史时段过程中的时候,更是无法给他的肖像画出逼真的效果,哪怕勾勒一张历史的剪影速写,都属奢望。庆幸的是,值此萧军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可以用历史之笔给他画张像,绘画的原料自然离不开他自己书写的文学的历史记忆——20卷《萧军全集》——也离不开他之外的诸多记忆。或许有些记忆正是“互不相容的各种说法”,但历史的目的之一即是把“目前所得到的尽可能之多的真相”呈现出来给人“观看”。
书卷少侠萧“三郎”
18岁,已经成年的萧军进身行伍,成为一名骑兵。因写得一手漂亮小楷,擢升为“文书见习上士”。但“兵匪一家”的现状,让他想尽早从“人间地狱”中脱离出来,他渴望一种“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醉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诗酒人生。
对军事已了无兴趣的萧军,一边继续着行伍的日子,一边偷偷地写文章并试着以“化名”悄悄向报纸投稿。“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萧军因秘密参与组织“抗日义勇军”的事情败露,潜入哈尔滨。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十期炮兵科毕业学员刘蔚天,就在此时,开始了那个笔名叫“三郎”的作家生涯。
与萧红:“乡心一片鹃啼血,十里山花寂寞红。”
骆宾基的《萧红小传》将萧军与萧红的相识定格在1932年的夏天,萧红因欠哈尔滨“东兴顺旅馆”600多元的债,被“囚禁”在散发着霉气的房间里,并极有可能被卖到妓院抵债。此时,她怀有身孕。后来,她产下一个女婴,因无钱付住院费,而把孩子留在了医院。产后住在医院里的她,身体虚弱,头发开始脱落。后来,她病情加重,甚至感到了死亡的临近。而他以近乎失去理性的野蛮暴怒,换来医生还算及时的救治。所以,许多年以后,他仍是那样掷地有声地说出:“至少我发现并拯救了一个未来出色的女作家。”
1933年,他俩第一次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他们二人的文学之路,也从“商市街25号”起步了。萧红的小说处女作《王阿嫂的死》在报上发表。1933年,署名“三郎”“悄吟”的萧军萧红小说散文合集《跋涉》“非法”出版。1934年,从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