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无言之美(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pdf

第15课 无言之美(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本文阐发对艺术创作中“无言之美”的一些认识,核心概念是“无言之美”,

还涉及“言”“意”“流露”“含蓄”等关键概念。要把握作者的观点,就需要

1、学习文中运用

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而理解核心概念,就需要了解“言”与“意”的关系、“流

比喻、排比等修辞

露”与“含蓄”的区别等。

进行说理的方法;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积累背诵文中出本文以图画、文学、音乐、雕塑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为例,探讨“无言之

现的精辟的句子。美”问题。文章遵循“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得出结论”的写作思路,层层阐发,

条理清晰;文中引用不同艺术门类的较多实例,对主要观点展开阐释,有详有略,

2、积累、感受、丰富了观点的表达,要注意分析实例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体验语言音韵美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文中涉及的“无言之美”,是一个关乎文艺本质的美学问题,不仅适用于图

和形式美,学会读

画、音乐、雕塑等的创作,更适用于文学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借鉴文中的理论

书。

方法,用于文学鉴赏实践,体会文学创作中的含蓄之美。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3、掌握运用论据

作者对“无言之美”问题的阐释较为深刻全面,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有很强

论证论点的方法。

的启示意义;但在具体论述时,或有可商榷之处,比如对于照相的看法,未必符

合事实。应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相关文献,质疑反思,形成自己对“无言之美”(含

蓄之美)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一:正音正字

1.字音

附丽()意蕴()寥()统()谚语()急促()顰()心

旷神怡()蛾眉()铢两悉称()

栩栩如生()目不忍睹()信手拈来()

(2)多音字

混()混杂难()真假

()搅混()假日

2.字形

笼笼罩峨峨眉

茏葱茏娥嫦娥

活动二:字词释义

附丽:附着,依附。

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姑且:副词,表示暂时地。

笼统:宽泛不具体;不明确,含混。

(2)熟语解释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信手拈来:随

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

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

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

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活动四: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引出话题(第1~2段):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引出话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不是芝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在教育行业深耕多年,你需要的试题资料这里都有,欢迎下载交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