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Park 法重睑术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治疗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的效果对比.doc

改良Park 法重睑术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治疗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的效果对比.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良Park法重睑术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治疗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的效果对比

0前言

上睑松弛主要是指眼睑皮肤松弛、下垂,不仅会遮挡睑缘、角膜,还可能会伴有畏光、溢泪、刺痛等多种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上睑臃肿,进一步缩小患侧视野范围,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且患者面部美观度也随之下降[1]。目前,临床针对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多采用上睑整形术治疗。传统切开法重睑术虽能达到重睑效果,但创伤较大,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改良Park法重睑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微创术式,该术式具有解剖结构明确、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术后能获得更为自然流畅的眼睑形态[2]。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对比分析以上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中男4例,女19例;年龄30~57岁,平均年龄(41.32±4.12)岁;体质量指数(BMI)18~27kg/m2,平均BMI(23.44±1.58)kg/m2。观察组中男3例,女19例;年龄31~57岁,平均年龄(41.35±4.16)岁;BMI18~27kg/m2,平均BMI(23.42±1.55)kg/m2。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伴有上睑皮肤松弛下垂、遮盖睑缘、上睑臃肿等症状;单眼发病;首次行重睑术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眼部感染者;凝血功能异常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依据眼睑基础情况设计切口线,之后做好重眼睑标记,确定皮肤去除量,眼睑局部浸润麻醉后,沿着设计线将皮肤组织逐层切开,之后玻璃刀钝性分离,去除多余组织及下方眼轮匝肌,睑板暴露后,将睑板前眼轮匝肌切除,确保睑板前平整;观察眼睑情况,适量去除眶脂,止血后,调整上睑缘弧度、对称度等,确保双侧形态一致,之后使用6-0美容线依次缝合。观察组予以改良Park法重睑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依据眼睑基础情况等设计切口线,标记重眼睑,确定皮肤去除量,眼睑局部浸润麻醉后,沿着设计线将皮肤组织逐层切开,暴露并切除脂肪层,钝性分离筋膜,切除多余组织及下方眼轮匝肌,并适量切除睑板前眼轮匝肌,修整后暴露部分筋膜软组织;观察眼睑情况,选择复位或去除眶脂,将提上睑肌肌纤维离断,止血后,检查上眼睑腱膜,松解节制韧带,使用尼龙线于切口长轴处固定上睑肌腱膜;依据实际情况调整上睑缘弧度、对称度等,并对腱膜进针位置进行调整,保证双侧形态一致;之后以6-0美容线依次缝合。术后两组均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

1.4观察指标①手术情况: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拆线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②眼睑形态:术前及术后3个月,由专业美容医师评估患者的眼睑形态,包括双侧重睑是否对称、眼睑是否恢复正常及重睑形态是否自然3个方面,每部分0~10分,总分30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眼睑形态越好。③修复满意度:术后3个月,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评估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则患者修复满意度越高。④并发症,包括感染、重睑线变浅、重睑过宽等。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拆线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手术情况比较()

表1两组的手术情况比较()

2.2眼睑形态及修复满意度评分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眼睑形态评分及修复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的眼睑形态评分及修复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表2两组的眼睑形态评分及修复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3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重睑线变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5%(1/22);对照组出现1例感染,2例重睑线变浅,1例重睑过宽,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39%(4/23);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55%vs.17.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