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声律启蒙九青其一 教案 小学国学课程.docxVIP

70 声律启蒙九青其一 教案 小学国学课程.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声律启蒙》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声律启蒙九青(一)

教时

45分钟

主备人

丁老师

教学内容

红对紫,白对青,渔火对禅灯。

唐诗对汉史,释典对仙经。

龟曳尾,鹤梳翎,月榭对风亭。

一轮秋夜月,几点晓天星。

晋士只知山简醉,楚人谁识屈原醒。

绣倦佳人,慵把鸳鸯文作枕;

吮毫画者,思将孔雀写为屏。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能熟读成诵。

2.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形成规范的诵读常规,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3.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对子的妙处,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对子的妙处

了解相关历史典故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音乐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声律启蒙九青的第一小节。(PPT第1页)

首先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音乐,大家根老师一起跟着音频唱吧。(PPT第2页)

营造学习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二、新授感悟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PPT第3.4页)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

找出文中“ing”韵的字,提示:押“ing”的字就是韵脚,读音要拉长。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内容。(2分钟)

(3)全班接龙读。(2分钟)

(4)小组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读。打快板读、拍手读、自打节奏、唱读……

4、展示读。

5、习古人的读法。平长仄短,声断气连,字正腔圆。

2.图示解读?图文对照,理解字义

通过熟读原文,我们了解了九青的第一段内容。事物有相对。我们现在来看看图示解读,进一步来了解一下这段内容吧

师:通过展示PPT的图文译文讲解重点的字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

红对紫,白对青,渔火对禅灯。(PPT第6.7.8页)

译文:红色对紫色,白色对青色,渔船上的灯火对佛寺的门。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唐诗对汉史,释典对仙经。(PPT第9.10页)

译文:唐朝的诗歌对汉代的史书,佛教的典籍对道教的经书。

唐诗、汉史:二者俱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故有“唐诗”“汉史”之称。

释典:指佛经。

龟曳尾,鹤梳翎,月榭对风亭。(PPT第11.12页)

译文:乌龟摇动尾巴,白鹤梳理羽毛,赏月的台榭对通风的凉亭。

龟曳尾: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曳尾,拖着尾巴。

梳翎:指鸟类梳理自身羽毛。

月榭:赏月的台榭。风亭:指亭子,因通风而名。

一轮秋夜月,几点晓天星。(PPT第13页)

译文:一轮皓月挂在秋夜,几颗星星映在黎明的天空。

晋士只知山简醉,楚人谁识屈原醒。(PPT第14页)

译文:晋代人只知道山简经常喝得大醉,楚国人有谁明白屈原的独醒。

绣倦佳人,慵把鸳鸯文作枕;(PPT第15页)

吮毫画者,思将孔雀写为屏。

译文:绣花绣累了的女子,懒得把鸳鸯绣在枕套上;准备作画的画师,想将孔雀画到屏风上。

倦绣:绣花绣累了。吮毫:犹含毫吮笔。借指构思为文或绘画。

孔雀屏:绘有孔雀的屏风。

三、历史典故

讲解历史典故,激发兴趣

渔火(PPT第17页)

这个“渔火”呀,说的是渔船上边的灯。古代没有路灯,晚上出去就是黑漆漆一片。可是在江边,渔船到了晚上点起灯来,一点一点的灯火映在水里,也挺好看的。

唐代有个诗人叫张继,也许是因为做官不顺利,也许是因为离开家太久想家了,总之啊,他在某个晚上睡不着。他就起来,看着江面上的点点渔火,听着远处寒山寺的钟声,觉得更加孤单了。于是,他就写了一首诗。蒙蒙,你知道这首诗是什么吗?

蒙蒙:渔火……寒山寺……我知道啦!这首诗叫《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原来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这个张继呀!

咱们再看这后半句“禅灯”,说的也是灯,不过这是点在僧人房间里的灯。“禅”原本指的是祭祀大地的礼仪,后来佛教传入中原以后,就用它来指和佛教相关的东西。佛教还有个流派,就叫“禅宗”。

说起这个“禅宗”啊,咱们就来讲一位得道高僧的故事吧,这位高僧有个特点:不识字。

六祖慧能(PPT第18.19.20.21页)

高僧们不都得读佛经吗?不识字怎么成高僧呀老师你在开玩笑吧!

嗨,老师什么时候骗过大家呀?这位大师叫慧能,是禅宗的第六代传人,所以人们也叫他“六祖慧能”。

慧能生活在唐代的岭南地区,就在现在的广东省境内。从小,他家就很穷,没有钱供慧能读书,还要慧能上山去砍柴卖钱,帮助补贴家用。

后来,慧能听说在蕲州,有一位弘忍大师,能够讲解佛法。他就有了个成佛的念头,安顿了家里以后,就去找弘忍大师学习了。

蕲州在现在的湖北省。慧能走了一个多月,总算找到了弘忍大师。大师问他:“你是哪里人呐?想要什么?”

慧能回答:“我是岭南人,我想成佛。”大师摇了摇头,说:“你是个南蛮子,怎么能成得了佛呢?”慧能接着大师的话头说:“人虽然有南北之分,可佛性不该有南北之分。南蛮子和大师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售后加V wkl436858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