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 优质公开课二轮6.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寄语?????追上未来,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为现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福州民族中学201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六:民国时期(1)-------1912---192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福州民族中学历史组高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省份年份考查内容素材题型分值广东20122011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招贴画1913年某乡村知识分子关于社会现象的日记文字选择4江苏20122011南京临时政府令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内容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仿制西式帽的广告图图文选择12浙江2011地方志记载的民国时期某城市婚姻习俗的变迁图文选择4海南201220111918年的孙中山的言论孙中山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的言论文字选择8福建20122011辛亥革命成果象征殷海光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孙中山《对外宣言书》中的一段话文字选择主观48考试说明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2)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4)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考试说明二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试说明三3.思想解放的潮流(3)新文化运动(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饰的变化?婚姻观念与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社会生活上阶段特征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一战期间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资产阶级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学习提示

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这一时期中国的近代化成就显著: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政治上,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中国共产党建立并开始领导中国革命;思想上,新思想层出不穷,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全球史观要求将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背景下学习,加强中外史的联系。这一时期的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关系十分密切。比如,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国际的指导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西方生活方式的传人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中外史的联系,体会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影响,从整体上加强对这一阶段历史的认识。重点知识再强调经济史(必修二)1了解民国初期,国民政府前十年、我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2.从政治、经济和列强侵略等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发展的主要因素。3理解记忆近代企业为什么都集中在东南沿海?4为何说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5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和艰难发展的背景6理解记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历史作用重点知识再强调政治史(必修一)1简要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2理解记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3简要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4理解记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5理解记忆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6对比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7用浓缩的语言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历程(时间,特征,地位)8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区别9简要了解国民大革命的主要内容重点知识再强调思想文化史(必修三)1.分析孙中山的新旧三民主义出现的背景和评价2.理解记忆新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3.分析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民主革命中所起的作用。4.简要了解孙中山思想变化的历程及社会因素5.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在近代化历程上的贡献6:结合辛亥革命结果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7.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品8:理解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命题角度:近代中国政治现实(2011·大纲全国高考)清初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