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祛暑剂 凡以祛除暑邪作用为主,用于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为祛暑剂。属于“八法”中之“清法”。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素问·热论》曰:“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气通心,暑热伤人常直入气分,导致人体里热亢盛,心神被扰,故见身热、面赤、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等症。又因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常兼口渴汗多、体倦少气等症;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故暑病多夹湿邪,兼见胸闷,或身体困重,小便不利,或泄泻,苔白腻;夏月贪凉露卧,不避风寒,加之腠理疏松,寒邪侵袭肌表,而伴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等症。故祛暑剂分为祛暑解表剂、祛暑清热剂、祛暑利湿剂、祛暑益气剂四类。 在运用祛暑剂时,应注意暑病本证、兼证和主次轻重。单纯中暑受热,治宜清热祛暑,选用苦寒合甘寒的清热之品。暑病夹湿,应酌情在祛暑剂中配伍祛湿之品,若暑重湿轻,则湿易从热化,祛湿之品不宜过于温燥,以免损伤津液;若湿重暑轻,则暑易被湿遏,清热之品不宜过于甘寒,以免阴柔留湿。暑热耗气伤津,治宜祛暑清热、益气养阴,主选甘寒清热养阴或益气、甘酸敛津之品。 第一节 祛暑解表剂 祛暑解表剂,适用于夏月外感风寒,暑湿伤中证。代表方如香薷散等。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香薷 去土,一斤(10g) 白扁豆 微炒 厚朴 去粗皮,姜汁炙熟,各半斤(各5g) 【用法】 上粗末。每三钱(9g),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立有神效,随病不拘时(现代用法:水煎服,或加酒少量同煎)。 【功用】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 阴暑。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证治机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所致。夏感风寒,邪滞肌表,正邪相争,卫闭营郁,则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脉浮等风寒表实证;露卧饮冷,则湿伤脾胃,气机受阻,升降失常,故胸脘痞闷,腹痛吐泻;舌苔白腻为寒湿之象。此为外寒内湿之证,治当发散表寒、祛除里湿。 【方解】 方中香薷辛而微温,芳香质轻,为夏月祛暑解表之要药,“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本草经疏》),故重用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行气除满,燥湿运脾,为臣药。白扁豆甘而微温,健脾和中,渗湿消暑,为佐药。入酒少许同煎,意在温经脉,通阳气,使药力畅达周身。诸药合用,辛温芳香以解表,苦温燥化以和中,有表里双解之功。 【运用】 本方为治疗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于湿证之常用方。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为辨证要点。 【附方】新加香薷饮 (《温病条辨》) 香薷 二钱(6g) 金银花 三钱(9g) 鲜扁豆花 三钱(9g) 厚朴 二钱(6g) 连翘 二钱(6g)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更作服。功用:祛暑解表,清热化湿。主治:暑温夹湿,复感外寒证。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舌苔白腻,脉浮而数。 【鉴别】 香薷散与新加香薷饮均用辛温之香薷、厚朴解表散寒,化湿和中。但香薷散配健脾化湿之扁豆,以散寒化湿见长,为辛温之剂,主治夏季感寒夹湿、寒湿较盛之证;新加香薷饮又加扁豆花、金银花、连翘等辛凉轻清之品,药性偏凉,以清热解暑见长,为辛温复辛凉之剂,主治夏季感寒,暑湿内蕴,寒轻暑重之证。 【方论选录】 治夏月伤暑感冒,呕吐泄泻等证。此因伤暑而兼感外寒之证也。夫暑必夹湿,而湿必归土,乘胃则呕,乘脾则泻,是以夏月因暑感寒,每多呕、泄之证,以湿盛于内,脾胃皆困也。此方以香薷之辛温香散,能入脾肺气分,发越阳气,以解外感之邪;厚朴苦温,宽中散满,以祛脾胃之湿;扁豆和脾利水,寓匡正御邪之意耳。(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三) 【医案举例】 昔有人,暑月深藏不出,因客至坐于窗下,忽似倦怠,自作补中汤服之反剧。医问其由,连进香薷饮,两服而安。(《续名医类案》) 【方歌】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 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第二节 祛暑清热剂 祛暑清热剂,适用于夏月感受暑热之证。代表方如清络饮。 清络饮 《温病条辨》 【组成】 鲜荷叶边 鲜银花 西瓜翠衣 丝瓜皮 鲜竹叶心 各二钱(各6g) 鲜扁豆花 一枝(6g) 【用法】 以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解暑清肺。 【主治】 暑伤肺经气分轻证。身热口渴不甚,头目不清,昏眩微胀,舌淡红,苔薄白。 【证治机理】 本方所治之证,多为暑温经发汗后,大热已去,余邪未解,但邪已轻浅者。因邪在气分,正邪相争,阳热亢盛,热伤津液,故身热口渴;虽暑热伤肺经气分,但伤之轻浅,故身热口渴不甚;暑多夹湿,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热熏蒸,浊气上蔽清窍,则头目不清,昏眩微胀;舌淡红、苔薄白为邪浅病轻之象,故治宜清解肺经气分暑热之邪。 【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