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人暗伤如许琐尾流离《国学大师陈寅恪》弁言 -诗风丘。 “琐尾”表示少好之貌;“流离”为鸟,“少好长丑,始而愉乐,终以微弱”。此“云卫之诸臣,动有小善,终无成功,似流离也”。后来以此喻处境初时顺利,转而艰辛。古希腊哲人亚理斯多德说过:“……悲剧……或由顺境转入逆境,……”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境遇,初时顺利,转而艰辛,无疑是一场悲剧。一代宗师陈寅恪先生八十载的经历,正是“琐尾流离”,从顺境走上逆境,无论从人生,从学术,从时代各方面来审视,真是悲剧一出!寅恪先生的高足蒋天枢在他的《陈良恪先生传》接近末尾处写道: “综观先生一世,屯蹇之日多,而安舒之日少。远客异国,有断炊之虞。飘泊西南,备颠连之口。外侮内忧,销魂铄骨。寄家香港,仆仆于滇越道之中(在重庆有‘见机而作,入土为安’之谐语)。奇疾异遇,困顿(失明而无伴护)于天竺、英伦、纽约之际。虽晚年遭逢盛世,而失明之后,继以膑足,终则被迫害至死。天之困厄斯人抑何酷邪?先生虽有‘天其废我是耶非’之慨叹,然而履险如夷,胸怀坦荡,不斤斤于境遇,不戚戚于穷困;而精探力索、超越凡响、‘论学论治,迥异时流’。而忧国忧民之思,悲天悯人之怀,郁勃于胸中,壹发之于述作与诗歌。先生之浩气道矣。” 寅恪先生晚年撰《柳如是别传》,对河东君金明池《咏塞柳》一词感怀至深。他写道: “复次,昔时读河东君此词下阕‘春日酿成秋日雨,含畴风流,暗伤如许’。诸句,深赏其语意之新,情感之挚。但尚未能确指其出处所在。近……始恍然悟河东君之意,乃谓当昔年与几社胜流交好之时,陈宋季诸人为已身所作春闺风雨之艳词,遂成今日飘零秋柳之预兆。故‘暗伤如许’也。‘酿成’者,事理所必致之意。实悲剧中主人翁结局之原则。古代亚力斯多德论悲剧,近年海宁王国维论红楼梦,皆略同此旨。……” 寅恪先生以亚理斯多德悲剧理论分析《咏寒柳》词,是以此自况,因为他晚年最不能忘怀的是从前与友人自由切磋学术的旧情。《咏寒柳》全篇都是表现对往昔交游的追忆与感伤,寅恪先生正是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古希腊悲剧结构,其一是从顺境转为逆境,即琐尾流离。这也包含着学人与同仁的学术交流:往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而今却……寅恪先生能不“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么? 寅恪先生曾自谓:“生为帝国之民,死作共产之鬼”。先生生于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当然是清帝国之民。至于“死作共产之鬼”,则是谶语(先生1969年殁)。这几十年,数度改朝换代:从清帝国到民国,再由民国到人民共和国。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如何立身处世,寅恪先生有极其精辟的论述: “纵观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往往与道德标准及社会风习之变迁有关。当其新旧蜕嬗之间际,常呈一纷纭综错之情态,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上不同之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誓如市肆之中,新旧不同之度量衡并存杂用,则其巧诈不肖之徒,以长大重之度量衡购入,而以短小轻之度量衡售出。其贤而拙者之所为适与之相反。于是两者之得失成败,即决定于是矣。” 从先生这一段论述中完全可以窥测他本人的好恶,也就是他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念。他十分鄙薄那些士大夫,即知识分子,以二重人格左右逢源。他对之深恶痛绝,称之为“不肖者巧者”。我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当代史几个时期的交替,“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这是先生的夫子自道,“常感受痛苦”矣。这也是由顺境转入逆境,琐尾流离。 寅恪先生博闻强记,掌握与通晓无数种语文,其中有些还是已消亡的语言文字,如域外的梵文、城内的西夏文等;他学识渊博,精通我国历史学、古典文学和宗教学等,先生关于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唐代及明末清初的文学、及内典的论述尤为精湛,学术价值极高,这些都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推重。有关这些,还有不少人进行过研究,但对他的学术精神,价值取向,却接触得不多。寅恪先生的挚友吴雨僧曾说先生“不但学问渊博,且深悉中西政治,社会之内幕”,由是可知,先生并非埋头书斋寝馈于中外典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笔耕舌薅的学人,而是洞察幽微知晓天下事卧龙式的人物,极有正义感。和寅恪先生在清华共事的著名哲学家金岳霖给先生的侄子陈封雄的一封信中写道: “……令叔不是书虫,是正义感非常之强的学者。兹就记忆所及补充一事:很早的时候,记不清是那年,在清华的一次教授大会上,他当校长曹云祥的面,要求曹辞职。” 1919年末吴雨僧曾记下寅恪先生“纵论中西印文化”的谈话。陈氏说: “天理人事之学,精深博奥者,亘万古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