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的利与弊.docxVIP

农药使用的利与弊.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药使用的利与弊 前言 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神农氏,在《周礼》《山海经》等先秦古籍,以及后来的《神农本草经》《齐民要术》《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历朝历代的中医、农事著作中均有使用植物性物质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记载。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人们对植物原材料只是经验性的利用。加工利用方法也只是简单的干燥研磨或焚烧熏蒸,并没有对其有效成分作深入探究和利用。 01、科学认识农药的利与弊 农药被全世界广泛用于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治,保障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在满足全球粮食需求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农药又常常被当作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而一次次被推到“风口浪尖”,缺少被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对待。Knutson等描绘了没有农药的美国社会“农业生产将减少,食品价格将上涨,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将降低,农产品出口下降,从而导致大量失业”。 1.1 ?农药的危害 农药是一种释放到环境中用于消灭有害生物(如植物病虫草鼠害等)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喷雾、土壤处理、种子处理等方式施用到环境中,其中只有少部分真正被利用(到达靶标),其余可能会污染农田并对有益昆虫、土壤微生物等产生危害,进而也可能进入地表水体,挥发到大气中,或通过摄入等方式作用于非靶标生物,杀死蜜蜂、天敌昆虫、青蛙等有益生物,有的还可以在食物链不同层级的生物间富集,造成长期慢性毒性。 此外,进入饮用水或者食物中的农药还可以危害人类健康,引起多种癌症和疾病,尤其是儿童,他们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解毒机制尚未发育完全,会受到更大的损伤。据文献报道,百草枯会造成人的肺肝肾组织的损伤;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药剂的代谢物乙撑硫脲(ETU)能诱发甲状腺癌并调节甲状腺激素;有机氯农药如滴滴涕(DDT,又名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与癌症、哮喘、糖尿病和儿童生长障碍等有关,还有干扰内分泌的作用等。 1.2 ?农药的益处 人类使用农药的目的是其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否则不会以牺牲环境和健康为代价去使用它。农药是最重要的植物保护技术,如果没有这些技术,食品产量将会下降,许多水果和蔬菜将会短缺,价格将会上涨;可以被用来控制白蚁、蟑螂、蚂蚁、老鼠和其他害虫,给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被用来保护花园、公园、运动场、湖泊和池塘等公共的环境;可以用来防治病媒昆虫,防治疾病的传播,如疟疾等;可以用来防治植物病原或非病原的微生物,减少微生物毒素的污染,如高度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其危害远远大于农药本身。因此,农药是人类与自然界斗争的工具,给人类带来很多益处。 02、农药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农药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发展,但并不是一个新近的“发明”,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苏玛连人(Sumarians)就开始使用硫磺控制害虫和螨虫,公元前1200年中国用汞和砷化合物控制体虱,除虫菊花提取物用做杀虫剂有2,000多年历史,盐或海水被用来控制杂草。无机物质,如氯酸钠和硫酸,或从天然来源获得的有机化学物质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被广泛用于害虫防治。 农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1)1000年前,早期阶段;(2)1000—1850年,使用植物、动物及矿物源;(3)1850—1940年,使用无机物和工业副产物;(4)1940—1970年,使用以DDT为代表的有机合成化合物;(5)1970年至今,使用有机合成的低风险化合物。其中,1940年之前的农药又被称为“第一代农药”,典型特征是使用植物、矿物等天然源化合物作为农药,大多毒性高、防效低、在土壤中易累积,且长时间使用已出现抗性问题,目前多数已被淘汰;1940年之后~1970年这段时间开发的农药被称为“第二代农药”,主要是DDT的问世开启了化学合成农药的历史,以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农药等为代表,典型特征是防效好、对哺乳动物和有益生物毒性高,部分品种在环境中持留期长;为了克服“第二代”高毒性的问题,1970年之后开发了保幼激素、蜕皮激素、昆虫信息素、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等对人畜直接毒性较低的农药,大部分品种对环境友好(有的品种对环境有益生物的毒性较高),有时被称为“第三代农药”,甚至“第四代农药”。客观上来说,这些农药由于效果、成本、残留期等因素,还不能完全取代“第二代农药”,真正成为目前农药主流的是高效、高选择性、低残留、低风险的“现代化学合成农药”,如菊酯类、新烟碱、双酰胺类等杀虫剂,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等杀菌剂,磺酰脲类、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类等除草剂。因此,农药一直沿着低毒、高效的方向不断发展,“现代农药”不再是上世纪50年代的长残留、高生物富集性的“有机氯农药”时代。 03、农药生态环境安全性管理 20世纪40年代,尤其是二战期间,由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寻找潜在的化学武器的需要,化学合成的杀虫剂如DDT、艾氏剂、狄

文档评论(0)

136****90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