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的侵华的罪行。 1937年夏,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中国由局部抗战转变为全民族抗战。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人民最终团结起来,进行了一场抗击日寇侵略的全民族抗战。面对日军的挑衅和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表现出了顽强不屈的精神。淞沪会战作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4年战争,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侵华的史实:七七事变、攻陷平津和上海、南京大屠杀(时间、原因、经过、结果、意义)。 2.认识中国抗日的史实:北平保卫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培养历史时空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3.以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为例,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国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日本侵华步骤: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1933年向长城沿线进犯—1935年华北事变,接下来日本又发动了哪些林肯, 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时间顺序展示图片,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展示2022年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 一、七七事变 (一)概况 1.根据地图结合课本,梳理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晚 地点:宛平 概况: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卢沟桥,战争爆发。 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梳理,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2.展示史料,感受北平保卫战中国民党第二十九军的英勇抵抗。 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并提出“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设计意图)图文史料展示北平保卫战,感受佟麟阁、赵登禹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过渡:七七事变爆发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纷纷发表谈话。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时间轴梳理国共第二次合作过程。 以国共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设计意图)时间轴梳理过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2. 【合作探究】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师生总结:1. 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原因);2.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3. 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5. 社会各界人士的推动。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知识拓展】两次国共合作的对比 (设计意图)表格对比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淞沪会战 1.自主学习,结合课本内容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梳理,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2.蒋介石为何发起淞沪会战? 敌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如不能逼其过河,则不能打破其战略。……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中倭之战必先打破其侵占华北之政策,而后乃可毁灭其侵略全华之野心。 ——杨天石《寻找真实的蒋介石》 我们要获得国际的同情与帮助,必须自己先要有抗战的精神和决心能够持久不懈,拼战到底。如果我们在这次上海战争发生以后,到双十节为止,不能以壮烈的牺牲,予倭寇以最大的打击...则本月日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正义演说,不会发表,国联谴责日本暴行的议案,也不会通过。现在各国之同情我们,赞助我们,这就是我们官兵两个半月以来抗战牺牲之结果。 ——余子道《蒋介石与淞沪会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分散日本精力;争取国际支持。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学生独立思考,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中国军民的抵抗 宝山保卫战历时7天,日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3课 内战爆发(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年新编)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年新编)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学设计).docx
-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年新编)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