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酱油生产工艺第一节 概述?酱油又称“清酱”或“酱汁”,是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近代研究表明,酱油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含有许多生理活性物质,且有抗氧化、抗菌、阵血压、促进胃液分泌、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及其他多种保健功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深受欢迎的调味品之一。 我国是酱油及酱类酿造的故乡。远在周朝时期就有酱的记载,直到唐朝才由鉴真和尚将酱油的制法传到日本。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制曲和发酵经验。大约东魏年间(533?544年),由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酿造典籍,全书共10卷、92篇。卷八、卷九专门记述了包括曲、酱、醋、鼓等酿造调味品的生产技术,并一直影响到现在。例如日本现代生产的味噌(豆酱)至今尚保留着《齐民要术》中叙述的制酱工艺。 酿造酱油的生产,主要以大豆或豆粕等植物蛋白质为主要原料,辅以面粉、小麦粉或麸皮等淀粉质原料,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成为一种含有多种氨基酸、适当食盐及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一、酱油中风味物质的来源酱油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复杂,其来源主要由原料中的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经微生物酶水解后生成的各种次级产物和小分子最终产物,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这些物质之间所产生的十分复杂的生物化学、化学反应的产物。因此,酱油中有多种氨基酸、糖、有机酸、酯类、醇类、维生素类、黄酮类等物质和天然的棕红色素。其物质来源主要是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及其水解物。 1.蛋白质的水解2.淀粉的分解3.脂肪的分解4.纤维素的分解二、酱油中色、香、味物质的生成机理1.基础物质的形成 2.酱油色素的产生葡萄糖和氨基酸反应生成N?葡萄糖基胺,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再经过酮糖化,生成果糖基胺,再进一步分解及脱水等反应,生成了羟甲基糠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及3,4?二脱氧葡萄糖醛酮。这些物质与氨基化合物(以氨墓酸为主)作用,并经过聚合酶反应,最终生成类色素。 3.酱油香气的产生 酱油中香气的主要成分是酱油中的挥发性组分,其成分十分复杂,它是由数百种化学物质组成的,按其化合物的性质分醇、酯、醛、酚、有机酸、缩醛和呋喃酮等;按其香型可分焦糖香、水果香、花香、酵香等。与酱油香气组成关系密切的是醇类中的乙醇,它是由酵母菌发酵己糖生成的,具有醇和的酒香气。有机酸与醇类物质经曲霉和酵母酯化酶的酯化作用,可生成各种酯。酱油中有机酸和醇类物质还可通过非酶化学反应途径的酯化反应生成酯。醛类物质是构成酱油香气成分的主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组成酱油香气的另一类主要物质为酚类化合物,其中4?乙基愈创木酚(4?EG)和4?乙基苯酚(4?EP)是酱油香气的代表性物质。它们主要是由小麦,特别是小麦种皮中木质索,经曲霉及球拟酵母的作用,将小麦在加热处理后制曲过程中产生的酚类物质(香草酸、阿魏酸等)转化而得的。因此,在原料配比中应适当增加小麦用量。其次采用多菌种制曲也是提高酱油风味的措施之一。 因此,在原料配比中应适当增加小麦用量。其次采用多菌种制曲也是提高酱油风味的措施之一。发酵过程中适当降低发酵温度,延长发酵周期,添加有益微生物(如耐盐乳酸菌、鲁氏酵母等)也可提高酱油的香气。酱油的加热过程,由于复杂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也增加了芳香气味,称为“火香”。 4.酱油呈味物质的产生酱油的味觉是咸而鲜,稍带甜昧,且有醇和的酸味而不苦。而其成分中则包括咸、鲜、甜、酸、苦五味。作为调味料.以鲜味为最主要。酱油鲜味来源由米曲霉分泌的蛋白酶、肋酶及谷氨酰胺酶的作用后水解生成氨基酸,其中以谷氨酸含量最多,鲜味浓厚,赋予酱油特殊的调味作用。 三、酱油酿造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酱油具有独特的风味,其风味的来源是在酿造过程中,由微生物引起的一系列生化变化而形成的。酱油酿造中,对原料发酵成熟的快慢、成品颜色的浓淡以及味道的鲜美有直接关系的微生物是米曲霉和酱油曲霉,对酱油风味有直接关系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和乳酸菌。第二节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我国酱油发酵是由制酱演变而来的,至今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法也不断改进。按照发酵方法,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有:低盐固态发酵法、高盐稀醪发酵法、固稀发酵法、低盐稀酵保温法及其他传统工艺法。 1.低盐固态发酵法 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是利用酱醅中食盐质量分数在10%以下时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影响不大,在无盐固态发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优点是:(1) 酱油色泽较深,滋味鲜美,后味浓厚,香气可比无盐固态发酵有显著提高;(2) 生产不需要添置特殊的设备;(3) 操作简便,技术不复杂,管理也方便;(4) 提取酱油仍可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0年磨一剑黄金实践盈利百万战法.pptx
- 10市场营销学第10章产品策略.pptx
- 10_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pptx
- 10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pptx
- 10现代制造业生产管理技术.pptx
- 10神经病学课件公司内部档案·数据目录.pptx
- 10粉体工程超细分级与固液分离设备.pptx
- 10领导风格与员工行为.pptx
- 10第十章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1X.pptx
- 1100019中级财务会计_第九章非流动负债_1009.pptx
- 2023年昌吉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docx
- 2023年鹰潭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荆州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docx
- 《三体》摘抄及感悟20篇.doc
- 儒林外史36个主要人物.doc
-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人教版.doc
- 2023年绥化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3年黄冈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精选题).docx
- 2023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参考.docx
最近下载
- 湿热灭菌验证方案及报告.doc VIP
- TZS 0680—2025《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规范》(水印版).pdf VIP
-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情绪调节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docx VIP
- YBT4001.1-2019 钢格栅板及配套件 第1部分:钢格栅板.pdf VIP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课件 第二章 大数据采集.pptx
- LAQ-E-KS-23 掘进工安全作业指导书.doc VIP
- 连云港市主要小麦品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初步研 究参考.pdf VIP
- DB32_T 3697-2019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检验评估技术规程.docx VIP
- PW2330-2.0数据手册下载.pdf VIP
- 2025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