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职场 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职场 PAGE PAGE 10 / 10 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职场 所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主要是指职业人士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支配,或者说是关于优先次序和价值观的问 题。有学者还提出了和、并行的( :时商)的观点。大家对卓别林 30 年代的一出电影《摩登时代》一定不陌生,他扮演的工人,整天和冷酷无情的机器竞赛,分秒必争,工作 呆板重复、枯燥无味。电影里有血有肉的人和冰冷刻板的机 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就是 典型的泰勒思想的科学管理理论, 今天看来, 这当然并不“科学”。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职业人士的“工作与生活平衡”问题重新日渐凸现,引发了一 系列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问题,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 重视。在中国,随着改革的深入、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也十分关注这一问题。据调查显示: ( 1) 65%的中国人抱怨自己工作生活失衡。此外,韩国是最 “失衡”的国家,高达92%,而情况最好的是荷兰人,有 57% 的荷兰人认为自己工作和生活是平衡的。 ( 2)26-35 岁的人是中国压力最大的群体, 他们占据了中国工作和生活失衡人群的 33%以上。而在这群人中又以男性最为突出,高达 67%的 26-35 岁男性反映自己难以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同时, 18-25 岁的年轻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平 衡问题也令人堪忧, 她们当中有 70%左右认为工作与生活的失衡。 ( 3)35%的中国人被来自家庭内部的压力困扰, 认为“照顾他人”是难以平衡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原因。 这表明,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让人们背负沉重的生活压力。 ( 4)中国的女性将“工作和生活平衡”评为工作满意度第 1 的重要方面,而男性则将之排到第 4 位,但是他们普遍对自己的现状表示不满。 其实,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一个交易:所得和所失进行的交 易。因为平衡意味着选择和取舍, 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那么, 究竟是令人羡慕的工作重要?还是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生 活重要?上述调查表明, 很多人为了保持“平衡”而筋疲力尽, 却仍旧不得要领。怎样才能在心里放一个跷跷板,保持好工 作与生活的平衡,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富翁呢? 这些问题决不仅仅是员工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企业来 说更为重要。 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意识到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投入和产出”。 跷跷板的平衡艺术:工作向左 生活向右 (一)招聘员工时,必须注意要与岗位所需的业务能力、志向兴趣相匹配 人力资源经理如果招聘到一位不合适的员工,即使该员工使 出浑身解数、筋疲力尽,也无法很好履行岗位职责,必然会 造成工作或生活失衡; 此外, 时间和精力分配仅仅是“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表象问题, 兴趣需求得不到满足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所以人力资源经理招聘时,还要和应聘者充分沟通,看 是否符合他的志向兴趣,否则对员工和企业都将造成遗憾。 (二)开展对员工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更新旧的思想,切实接受“工作和生活相平衡”的观念。 中国传统观念是只强调工作,忽视生活。过去,社会树立的榜样都是热爱工作而没有个人生活的人,比如陈景润,甚至是为了工作而牺牲生命的人,比如焦裕禄。很多普通人也抱 着“为了其他所有人而牺牲自己”的精神。 但这样对本人而言, 毫无乐趣,也最终影响了长期的成效。还有不少人,在年轻 的时候,牺牲青春和健康追求名利与金钱,而年老的时候, 又企图用名利与金钱来留住生命和健康。但是现在,我们应 该辩证地看待“忠孝(可泛指生活)不能两全”的古训,而更多地提倡“拿得起,放得下”的睿智。 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举办一些讲座、沙龙等交流活动,循序渐 进地启发引导员工,接受一些观念,比如: )工作和生活是一块硬币的两面,互为补充,互为因果。生活幸福和安宁的人才能保持持续的工作热情,使得事业有成,进而家庭和睦,形成良性循环。 )不要以被人称为“工作狂”为荣,由于长期自我强迫、超 负荷工作,这种人没有了生活情趣,逐渐变得情急浮躁、性情冷漠,刚愎自用,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家人的感受,缺乏付出和获得爱的能力。 还可以将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员工分享,比如: )德国人非常尊重个人生活时间,但是工作时间异常认真、一丝不苟。据说中国留学生看到很多德国人大量的时间 在“钓鱼、日光浴”,则非常纳闷:大量社会财富是怎么产生的?其实用我国古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就完全可以解释了。 )美国总统里根卸任时,继任者询问担任总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他郑重地告诫道:一定要重视家庭生活。 )美国星巴克、华互银行、波音、亚马逊等公司的管理人员,周末绝不加班,他们的观念是在业务时间因工作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