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热射病的现场急救与预防.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劳力型热射病易感因素 2.环境因素: -训练场地热负荷过重 -强烈的太阳直射 3.组织因素: -与体能不相适应的训练计划 -不适当的训练和休息周期 -在一天最热的时间训练 -补水不足 * 什么人容易患劳力性热射病? 过度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下,从事高强度运动,多见于 -运动员 -部队指战员 -建筑工人等 需要穿笨重的保护器具,使散热受阻 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喝水不够,以致降低散热能力 没有经过热习服训练 易感因素的叠加,尤其是组织因素的累积,增加了 热射病的严重程度,并且与预后相关。 未进行过热习服的官兵在炎热夏季实施5公里越野训练,是发生劳力型热射病的最主要的原因。 * 热射病的主要机理 产热散热失衡:产热大于散热,体内过多热量蓄积,导致高热。 直接热损伤:人类临界高体温阈值在41.6℃-42℃,45min-8h;极高温度49-50℃,可耐受5min;直接热损伤导致蛋白变性,细胞膜完整性受损,细胞骨架与细胞核损伤,最后导致细胞死亡。 内毒素模型学说:临床研究发现,热射病的临床表现与脓毒血症或败血症极其相似;热射病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可高达8ng/ml以上,远超常规致死浓度1ng/ml;近年来的动物实验和众多临床研究认为:热射病是由热和运动所触发,但本质上是由内毒素所驱动的全身炎症反应。 * 劳力型热射病累及的器官系统 血液系统 肾脏系统 消化系统 肝脏系统 呼吸系统 横纹肌溶解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水电解质系统 * 热射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高温对神经系统具抑制作用,初期使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映不敏捷,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差,待体温增高到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功能失控,出现谵妄、狂躁,最后深度昏迷。 心血管系统 :由于散热的需要,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重新分配,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此外,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易促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减弱或心力衰竭。这时心输出量降低,输送到皮肤血管的血流量减少而影响散热。 * 呼吸系统:过度换气会发生呼吸性碱中毒,且Pa02并不升高;肺血管内皮由于热损伤会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泌尿系统 :高温出汗多,心输出量降低,可使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浓缩,出现蛋白尿及细胞管型尿,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水、电解质代谢 :出汗是高温环境中散热的主要途径,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出汗量的最高生理限度约6L,汗中氯化钠含量约为0.3~0.5%,大量出汗常使人体失水和失钠。 热射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 劳力型热射病(EHS)死亡率 国外 1995 年芝加哥报道58 例,死亡率40-60%* 神经系统损害100 % 中重度肾功能不全53 % DIC 45 % ARDS 10 % 存活者出院时33 %存在中重度肾功能损害,1 年后28 %死亡 国内 热射病死亡率10-49%,合并MODS死亡率60% 存活者存在神经精神症状者50% 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20% 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良好 * 热射病诊断 前驱症状 高温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尚能坚持正常工作、生活。 典型症状 体温迅速增高达41℃以上 出现嗜睡、淡忘和昏迷。 皮肤干热,无汗,呈现潮红或苍白。 周围循环衰竭时出现紫绀。 * 热射病诊断 脉搏加快,脉压增宽。 可有心律失常。 呼吸快而浅,后期呈潮式呼吸。 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 瞳孔缩小、后期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 劳力型热射病诊断要点 三联症 --高热 T﹥40.5℃(104.9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