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VIP

农村小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小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崇明县庙镇小学 张寒玉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人的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受到了人们的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比城市的心理健康教育慢了一拍!据统计,农村小学中至少有百分之十五以上的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偏差,中学或边远地区学校则更高。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作为农村学校的心理辅导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探究学生常见的行为偏差,分析其成因,加以预防和化解辅导,力求主动权,把心理困惑消灭在萌芽状态。下面我就自己的实际操作过程作简单的介绍,以便大家共同探讨。 一、常见的行为偏差 有专家对学校的600名农村小学生做了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本校有26%的学生有心理障碍,9%的有心理缺陷,20%有异常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以下情况: 1、厌学。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学生主要由于学习基础没有打好,学习习惯差,方法又不对头,测验考试经常不及格,有时还留级,因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也没有兴趣,学习无兴趣导致学习成绩就更差,陷入恶性循环,不可自拔,把学习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希望早点离开学校。 2、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损障碍,其显著特征是注意力严重涣散,上课不能坚持认真听课,易受外界细微干扰而分心,做作业也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半个小时的作业要做上两、三个小时,多动症还表现为活动过多,过分地不安宁,过分地来回奔走,做事情丢三拉四,常常丢东西,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多动症是一种疾病,不是思想道德问题,多动症主要在小学生中居多,根据调查在本校约占2%左右。 3、自卑。自我意识差,有某一方面不如人家,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比不上人家。如学习成绩差,父母亲离婚等,都会导致小学生自卑,这些学生畏畏缩缩,时常流露出悲观、抑郁的情绪。根据调查这类学生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1%左右。 4、抑郁。遇到挫折会过度悲伤而长期不能恢复,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兴趣,情绪悲观、失望等等。 5、逆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青少年反抗权威,拒绝服从教师和家长的正当要求。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对学校的校规校纪抱无所谓的态度,不执行,甚至故意违反。这种现象是一种心理上的抗拒,且在高年级学生中较多,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10.5%的学生有逆反心理。 二、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 我们从学校里师生关系,社会文化影响方面、家庭背景条件及个人资历差异四个方面着手作详细分析。 1、从学校师生关系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集镇小学,较为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及格率、优秀率之率。由于升学手段与模式仍以“分数优则取,一考定乾坤 ”,教师不得不重视知识轻心理,重分数轻能力。对学生抱有着过高的期望,有时不乏“恨铁不成钢”,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手段过火,使学生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如此压力。其实有许多高年级的学生有思想、有需要,他们对自己也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也愿意付出努力,但却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得不到体现与肯定,特别是后进生总是受到冷落,没有地位,缺乏成就感,久而久之会出现厌学、自卑、逆反等行为偏差。 2、从社会文化影响方面分析。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农村小学生的冲击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整个社会种种浮躁心态和虚无精神的支配、社会节奏的压力,拜金主义的横行以及媒体披露的社会阴暗面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在小学中高段学生中出现了追求高消费、追星族等群体,如我校有位学生从家中居然偷了上千元来挥霍。他们的理想、心态发生偏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盲目的受制于自由享乐,失去 求知的欢乐,失去自我。 3、从家庭背景条件分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及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的家长极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学识水平,知识层次较低,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不懂得教育方式、方法,他们的教育态度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有的家长经常训斥孩子,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 除外,我校处于崇明县的边远地区,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学校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长都在上海打工。孩子跟随老人生活,隔代教育现象较为普遍,有的老人年纪大了对孩子照顾不周或是溺爱有加,导致孩子存在各种各样的行为偏差。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开,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拙劣,作风不正,对孩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eliandi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