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特性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氨的特性简介 氨的特性 氨气是由N2与H2在高温、高压下合成产物,分子量为17.03;熔点-77.7℃,沸点-33.5℃,自燃点651℃,常温饱和蒸汽压下的密度为0.59g/cm3。氨气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毒,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Nm3。液氨的气化热值较高,气化热值达到23.35kJ/mol,可以作为工业制冷剂使用;氨具有亲水性,亲脂性:在1标准大气压和20℃条件下,1体积水可溶解702体积氨气;氨气容易压缩: 20 ℃ 条件下,加压到8.71倍的大气压,就可以液化。 氨的危险性 爆炸危险 化学爆炸:氨气在空气混合物中体积含量超过16~ 25%,就会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有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的规定,爆炸浓度下限≥10%的气体为乙类火灾危险的可燃气体,所以氨气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气体。 物理爆炸:物理爆炸主要是指氨储存罐发生爆炸。由于液氨极易气化,而且罐体内的压力与罐体温度不是正比关系,温度由20升高到25℃,压力会从8.71升高到92.72标准大气压。所以过量充装是物理爆炸的首要原因,我公司液氨储罐为106m3,最高可储存56吨的液氨。其次是控制液氨罐的罐体温度及压力,当液氨罐温度高于33℃,压力大于1.45Mpa时,就必须开启冷却水阀,进行降温、降压处理。 人员伤害危险 皮肤伤害:液氨的气化热值较高,人员直接接触液氨,就会造成人员皮肤低温灼伤。 呼吸道伤害:见下表, 浓度mg/m3 时间 症状 3500-7000 30 立即死亡 1750-4000 30 危及生命 700 30 立即咳嗽 553   强烈刺激 175-350 28 鼻眼刺激,呼吸脉搏加速 140-210 28 明显不适,尚可工作 140 30 眼呼吸不适恶心 70-140 30 可以工作 67.2 45 鼻咽刺激感 9.8 45 无刺激作用 3.5 45 可以识别气味 0.7 45 感觉到气味 眼睛伤害:由于氨气具有十分强烈的亲水性,亲脂性、渗透性、腐蚀性,如果防护不当会对产生伤害。 使用注意事项 防止化学爆炸:化学性爆炸三要素浓度、明火。即液氨泄漏处于爆炸范围内时,如无明火达到自燃温度就不会爆炸。 防止物理爆炸:严格控制储罐压力为额定值(1.45Mpa),储罐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33℃以下),进氨量不可超过56吨(保留15%的气相预留空间)。 防止人员伤害:所有操作人员在操作期间,必须戴橡胶手套。遇有氨气泄漏时,必须穿专用的防护服,佩戴正式压空气呼吸器,才能进入泄漏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另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氨轻微泄漏 (1)立即做好个人防护,停机并切断电源,关闭有关阀门,防止氨气继续外漏。 (2)迅速抢救被困和受害人员,并报告当班值长及有关部门。 (3)组织人员疏散,根据危及范围做好警示,封锁现场,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抢修,将氨泄漏程度减级至最少。 大量氨气外泄 (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在接到通知后,马上启动公司应急预案,设置救援行动区域,做好隔离措施。 (2)公司应急救援行动组投入抢险救援。 (3)立即报告公司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必要时请求上级支援及社会力量包括拨打110、119、120等。 (4)平时贮备投入使用:通讯器材,交通工具,急救器材和药物、防护装备。 (5)组织抢救小组进行救援行动,抢救人员穿戴好防护服,驳接附近消防水管,向泄漏处大量喷水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 (6)根据风向,评价氨气所波及范围,指挥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重点保护人群安全和健康。 (7)选上风向非污染区设立现场急救点,进行医疗急救(包括医务人员进入区内帮助救护和撤离),必要时转送到附近医院医疗救治。 (8)事故发生后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和事故处理工作,安排人员做好事故现场警戒和保护。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对氨(液氨)理化特性及防毒工作的认识并自觉执行,不违章操作; 加强自救互救方法宣传。液氨外溢时,跳入附近水池、把手中的塑料袋、人造革包套在头面部、用湿衣服捂着口鼻等,以避免灼伤和中毒; 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密闭化、自动化,防止跑、冒、滴、漏现象; 严格遵守容器检验及危险品运输规定;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现场人员技术素质,了解正常和异常反应的判断和处理,准确找出原因及时进行处理; 加强个人防护。液氨作业工人应着防腐蚀的工作服、围裙及眼镜。进入高浓度现场维修时,配戴好防毒面具。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