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的当代政治哲学诠释.pdfVIP

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的当代政治哲学诠释.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Nov. 2017 / No. 6 政治学理论与实践 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的当代政治哲学诠释 李昌舒* [摘 要]  虽然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已经有很多论述,但是由于学科界限的封闭,鲜见有 专文将其置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下进行当代考察和论述,因而本文尝试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理 论——“场域理论”和“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来看,范仲 淹个人形象的生成和经典化主要有四个原因:在政治、军事、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范仲淹均有杰出 成就;在意识形态方面,与范仲淹具有同样出身的士人出于掌握话语权力的需要将其权威加以经典化; 在范仲淹去世后,当时在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领袖,描述、塑造其形象并进而造就了一个影响 大而且范围广的话语场域;士人出于构建自身共同体的需要,将范仲淹经典化,而统治者和普通百姓在 认识到范仲淹的重要性之后,也进一步推波助澜,从而强化了范仲淹的经典地位。 [关键词]  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政治哲学 范仲淹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清人的一段话颇具代表性:“公之一言一行, 遗风余烈,无论士大夫争为传述,即妇人女子具能言之。”a这首先要归因于范仲淹在政治、文学、哲 学、教育、军事等诸多方面的杰出成就,这是其形象得以经典化的基本前提。但仅止于此,远远不够: 论官位,他长期任职于地方州府,虽然做过相当于副宰相的参知政事,但在位时间很短暂,终其一生, 官位并不显赫;论文学,那个时代有欧阳修、梅圣俞、苏舜钦,光芒更为耀眼,欧阳修则更是公认的“文 坛盟主”;论哲学,“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作为理学先驱,影响更大,“北宋五子”中的周敦颐、 邵雍、张载已开始构建其宏大的哲学体系;论教育,重视教育乃北宋崇文政策的必然产物,是朝野上下 的普遍共识;论军事,他并未取得什么重大胜利,只是避开西夏的锋芒,止住宋军的败势而已。概而言 之,范仲淹在各个门类的具体成就并非出类拔萃。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范仲淹作为有宋一朝三百余 年“第一人”的地位。陈寅恪有一段广为流传的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 之世。”b宋代可谓是群星璀璨的时代,无论是在史学、哲学领域,还是在文学、艺术领域,宋人均有杰 出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中,虽然如上文所言,范仲淹的成就并非出类拔萃,但仍然被大多数人公认为 * 哲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210046。本文是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斯文’在北宋中后期的演变及其美学意蕴研 究”(16BZW005 )、国家“双一流”拟建设学科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艺术”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a 范能濬编集、薛正兴校点:《范仲淹全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第1171页。 b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77页。 023 a 最为夺目的一颗巨星。南宋刘漫塘在《论本朝人物》中就赞曰:“南渡前,范文正公合居第一。” 而明 代况钟也发出“仰止范文正,宋朝第一人”b 的赞叹。那么,为什么范仲淹能有如此高的地位?如果仅 从其个人成就是无法理解这一现象的,这其中必然还有其他的、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本文拟用当代 西方“场域理论”和“想象的共同体”等政治哲学理论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一、 新型士人与范仲淹经典形象的生成 从场域理论来看,唐宋之际有一个重要转型,即从贵族社会转向平民社会,士人身份从门阀士族 转向庶族士人,这是一种新型士人。概而言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认同政权。一方面,北宋统治 者优待、重用士人;另一方面,士人大多出身贫寒,无恒产可守、无门第可依,一旦失去皇权支持,不仅 不能实现政治理想,而且会失去生活来源,因此必须紧密依附于

文档评论(0)

江南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