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总平面设计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义总平面设计:又称“场地设计” 狭义的场地:建筑物之外的场地 广义的场地:包含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观设施、工程管线等等 场地条件分析 建筑总平面布置 交通组织设计 竖向设计 绿化、景观、广场布置 二、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貌(图) ②气象条件:日照(图)、风像、温度、降雨量 ③地质条件 ④水文条件 三、场地区域环境 ①场地外部区域:建筑环境、特色,交通流量及组织,市政设施条件 ②场地内部区域:既有建筑物、绿化、道路及地下工程及管线布置 一、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可遵循两条基本思路 : 一是从内容组织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和组织,比如将性质相近,使用联系密切的内容归于一区; 二是从基地利用的角度出发,进行用地划分,作为不同内容布置的用地,比如将用地划分为主体建筑用地,辅助建筑用地,广场、停车场及绿化庭园用地等。 在确定分区时,两条思路是交织在一起的,两方面问题都要考虑。 二、组合安排 ①建筑形体 ②建筑朝向 三、空间布局 单体建筑在场地中的布局 (一)以建筑自身为核心,布置在场地中部 建筑安排在场地的主要位置或中央,四周留出空间布置庭院绿化、交通集散地等,形成以建筑物为核心,空间包围建筑的关系。这是一种突出建筑,以环境作为陪衬的形式 。 (二) 建筑布置在场地边侧或一角 将建筑物布置在场地中偏向某一侧的位置上,使剩余用地相对集中,便于安排场地内应布置的其他内容。 总平面设计中,道路交通系统的布置直接影响着场地的各地块的使用功能,也影响着场地中各项内容的位置安排。 道路不仅是场地内人流、货流等交通运输的物质基础条件,也是给排水、电力、电讯、供暖、煤气等市政公用管线设施的敷设通道。 场地中的交通组织的基本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是道路流线体系的确定, 二是停车组织方式的确定。 a.场地道路布置的基本要求 道路系统包括车行道(含消防车)、人行道和回车场、人流集散场地等。 道路系统的布置既要与基地周围道路系统妥善衔接,又要满足基地人流、车流组织和道路自身的技术要求(宽度、面积、坡度、转弯半径等)。同时也要考虑环境和景观的要求。 按用途可分为自行车和机动车停车场 估算用地:自行车1.4—1.8㎡,包括通道;临时场地1.0-1.2㎡ 机动车小型:20-30㎡,大型40-50㎡。 停车场的类型 地面停车场、 组合式停车场(停车场与建筑等组合综合考虑) 多层停车停车楼 停车场的布置方式 集中式 分散式 也叫竖向规划,是对场地地面及建筑物的高程(标高)的设计和安排。 一、选择场地平整方式和地面连接形式 平坡式:自然坡度<3% 台阶式:自然坡度>5%,或场地长度超过500m,自然坡度<3% 混合式:同高程地面的分隔可以用挡土墙、护坡、自然土坡,交通联系可以用台阶、坡道、架空廊。 二、确定地坪、道路及建筑的标高 三、拟定场地排水方案,划分分水线和分水区域,合理设置场地的排水设施。 建筑物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建筑物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一、 绿地的基本形式 第一种是边缘性的绿地 边缘绿地是绿地配置的基础形式,一般以它作为绿化的背景,如一些边角用地、道路的两侧边缘等形式的绿地。适应性强,大多数绿地以边缘绿地的形式存在。 第二种是小面积的独立绿地 一些小规模的绿化景园设施。独立形式的绿地规模较小,布置起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是点缀环境、丰富场地景观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第三种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绿地 集中式绿地是绿地配置最有利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绿地的多重功能。 二、 绿地的规模 场地绿地指标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有关规定。 绿地组织形式 1.制约作用:环境首先表现为新建筑存在的背景,建筑必须积极地融入环境,满足具体的环境条件与约束。 2.激发作用:环境同时又提供建筑设计的条件与素材,成为激发创新的“催化剂”。 1.人文环境:属于观念形态的环境范畴,包括建筑所在地域的文化传统、特征、习俗、和民族心理等。 2.自然环境:包括地理特征、景观环境、气候特征等。 3.建筑环境:包括基地环境、城市环境、基地近旁的重要建筑等。 建筑环境包括整体城市环境、区域街道环境、基地环境、及近旁的重要建筑等 建筑总是处在于之相关的各种环境要素所形成的系统之中,应对其在系统中恰当地定位。 《总图制图标准》 2.5.1 应以含有±0.00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