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 第三编第五章.pptVIP

延 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 第三编第五章.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一、声律发展概况 二、新体诗 三、新体诗的杰出代表——谢脁 四、齐梁诗人集团的三个中心 五、宫体诗 一、声律发展概况 1、四声:四声是根据汉字发声的高低、长短而定的。音乐中按宫、商、角、徵、羽的组合变化,可以演奏出各种优美动听的乐曲;而诗歌则可根据字词声调(平、上、去、入)的组合变化,使声调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起来,以达到铿锵、和谐,富有音乐美的效果。 意即所谓“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沈约《宋书·谢灵运》),或“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南史·陆厥传》)。 2、四声发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异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3、四声运用:永明声律说 周颙曾作《四声切韵》,沈约作《四声谱》并把四声运用到文学创作上,创为“四声八病”之说,诗文声律日益严格,声韵讲求日益精密,诗歌形式出现新的面貌。一般认为,四声八病是永明声律说的主要内容。但“八病”具体为何,说法不一。 沈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襟,穷妙其旨,自谓入神之作”(《沈约传》);“时有王斌者……著《四声论》行于时”(《陆厥传》);“齐永明中,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为丽靡,复逾往时”(《庾肩吾传》)。 4、四声八病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八病一曰平头,第一第二字不得与第六第七字同声,如“今日良宴会,欢乐莫具陈”;“今”“欢”皆平声。 二曰上尾,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草”“柳”皆上声。 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如“闻君爱我甘,窃欲自修饰”;“君”“甘”皆平声,“欲”“饰”皆入声。 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如“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来”“思”皆平声。 五曰大韵,如“声”、“鸣”为韵,上九字不得用“惊”、“倾”、“平”、“荣”等字。 六曰小韵,除第一字外,九字中不得有两字同韵。 七曰旁纽,八曰正纽;十字内两字叠韵为正纽,若不共一纽而有双声为旁纽。如流久为正纽,流柳为旁纽。 5、沈约论声律 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繁,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又非止若斯而已。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已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韵与不韵,复有精粗,轮扁不能言之,老夫亦不尽辩此。 ——《南史·陆厥传》载沈约答陆厥书 李延寿:“约论四声,妙有诠辩,而诸赋亦往往与声韵乖。”(同上) 沈约《别范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P242 沈德潜评此诗:“一片真气流出,句句转,字字厚,去‘十九首’不远。”(《古诗源》卷十二) 钟嵘《诗品》将沈约诗作定为中品:“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详其文体,察其馀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所以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 沈约《悼亡诗》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二、新体诗 新体诗是与古诗相对而言的,是古诗向律诗过渡的重要一环。 因为这种诗体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 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产生的关键是声律理论的产生和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创作新体诗的主要作家有谢朓、沈约、周顒、王融等,而最杰出的代表诗人是谢朓。 新体诗为唐代格律诗的出现及其繁荣奠定了基础,是中国诗歌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永明体 《南齐书·陆厥传》载: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三、新体诗的代表——谢脁 1、谢脁生平:谢眺(46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