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 第五编.pptVIP

延 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 第五编.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 述 【主要内容】 一、宋代文学的背景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 1.崇文抑武的国策 1.1大开科举考试之风 1.2对外政策的软弱 2.文化背景 2.1理学 2.2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 2.3学术的繁荣 腊梅双禽图 (赵 佶) 墨兰图(赵孟坚) 书法 二、宋代文学的特征 1.深沉的忧患意识 2.严谨平实,悲慨深沉的风格 3.心态内敛 4.以俗为雅的审美倾向 三、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1.诗 1.1宋诗与唐诗高下之争 1.2宋诗的特点 2.词 3.文 4.话本小说 思考题 * * 宋代文学 一、宋代文学的背景 二、宋代文学的特征 三、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宋代分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两个时期,两宋三百多年的时间里,还同时存在着辽(907—1125)、金(1115—1234)、西夏(1032—1227)等几个民族政权。 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907 年由辽太祖耶律 阿保机创建,1125年为金所灭; 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1115 年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创建, 1234年为蒙宋联军所灭; 西夏是党项羌建立的政权,1038 年,元昊称帝,1227 年灭亡。 宋王朝重用读书人,不但宰相须用读书人,而且主兵的枢密使、理财的三司使,甚至下至州郡长官,也几乎都用文人担任。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宋太祖 与唐代相比,科举考试的在两个方面有了显着的变化:一是科举制度的完善,一是录取人数的增加。在制度完善方面,宋代科举采取了弥封、誉录等制度,并将主考官和阅卷官都集中在贡院集体阅卷,不得与外人接触。这和唐代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录取的人数方面,宋代比唐代的录取人数是大为增加。 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藩于穷漠,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尤不可及也 民谣: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朝是外患最多、最长、最为严重的朝代,而且在对外实力上始终十分衰弱,十战九败。 北宋: 辽 :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1004年签订澶渊之盟 西夏 :十一世纪四十年代前后,直到1127年亡于金 南宋: 金:1141年 绍兴和议 1164年 隆兴和议 1208年嘉定和议三次和议导致南宋北伐士气越来越弱,最后完全陷入苟且偷安的战局上,直至1276年被蒙元所灭。 内 容: 重名物制度→ 重性命义理 方 法: 重章句训诂→重缘词生义 指导思想: 重笃守家法→重独抒胸臆 治学目的: 重钩沉古义→重为现实服务 理学建立:从周敦颐始,其后主要人物有: 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邵雍 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人 各派的士大夫往往怀有比较自觉的卫道意识,并积极的著书弘扬己说、摈斥异己。 北宋后期:王安石与司马光、二程等人的新学、旧学之争 旧学内部:以苏轼为首的蜀学与以二程为首的洛学之争 南 宋:朱熹与二陆之争 朱熹与叶适、陈亮之争 儒、释、道思想发展到了宋代,均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儒家思想开始由两汉至唐的经学训诂转为了经学义理的阐释,结合佛道两家的的修养观点和思维方式,理学家们开创了重性命义理之学的理学。 宋朝对佛教采取了鼓励、保护措施,使得僧尼数量迅速增加,中断已久的译经又重新开始,并先后五次大规模地刻印佛经。继之而起的是佛教思想开始流行,尤其是禅宗和净土宗非常流行。禅宗在推广自己的同时,也在主动吸收本土文化的儒道两家思想,如禅宗就曾吸纳儒家孝道,仁义忠孝等思想,力图使禅宗本土化,适应中国的传统伦理观念。 道家思想在此期也颇为流行,宋初几代皇帝曾提昌道教,使道家思想风靡一时,老庄思想的清寂无为和禅宗随缘任运,妄念俱灰等相融合,使得道家思想在中国士大夫中也广为流行。 史学:欧阳修等《新唐书》、《新五代史》;司马光《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郑樵《通志》等都是开创性的史学巨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