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七章线粒体.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七章线粒体.ppt

Wannan Medical College 三. 线粒体病 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早老性痴呆症等) 线粒体病:线粒体异常导致的疾病。主要与mtDNA的碱基突变、缺失、插入有关,线粒体病表现为母系遗传。 线粒体病有较多的临床症状,通常与需要能量较多的组织有关,如:心脏、肌肉、肾脏、内分泌、神经系统。主要累积神经、肌肉系统。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 Wannan Medical College 第七章 线粒体 (mitochondrion/mitochondria) 第二节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的定位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及分布 本章目录 第五节 线粒体与医学 第四节 线粒体的遗传与半自主性 第三节 线粒体的功能 Wannan Medical College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一.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一. Wannan Medical College 一、线粒体的形态 光镜下,线粒体的形状多种多样: 有粒状、杆状、圆形、亚铃形、“丫”形, 以粒状、杆状为最多。 粒状 杆状 圆形 亚铃形 颗粒状 线状 “丫”形 线粒体的形态 Wannan Medical College 二、线粒体的大小、数目和分布 1. 大小: 一般φ0.5~1.0μm,长达2~10μm, 2. 数目: 因细胞、组织不同差异很大  (1~50万个).   如肝细胞中约有1000~2000个,   淋巴细胞中只有几个;    3.分布: 随机,代谢旺盛—集中。 (肌细胞和精细胞) 。    Wannan Medical College 三、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电镜下,为两层单位膜套装、封闭的囊状结构: 外膜 内膜(嵴、基粒) 膜间腔 基质腔(基质,mtDNA,核糖体)  Wannan Medical College 电 镜 下 看 到 的 线 粒体 Wannan Medical College 内含mt核糖体、 mtRNA、环状的mtDNA 基质腔 内膜与外膜之间的腔隙。含许多酶类、底物、辅助因子。 膜间腔 厚5.5nm, 由整齐圆柱状蛋白组成; 较高通透性 厚4.5 nm, 高度选择通透性。 膜蛋白丰富, 形成许多呼吸链。 Wannan Medical College 嵴 基粒 内膜上垂直分布的颗粒状结构 嵴有多种形态 Wannan Medical College 嵴的形态 Wannan Medical College  基粒——ATP合成酶复合体 (跨膜蛋白,催化ADP→ATP)   Wannan Medical College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的定位 二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的定位 二. Wannan Medical College 占干重的65-70% 多数分布于内膜(60%)分为: 可溶性的(基质酶、膜周边蛋白) 不溶性的(膜内在蛋白及酶蛋白) 占干重的25-30% 内膜含丰富的心磷脂(二磷脂酰甘油)。 内外膜脂类/蛋白质比例不同 蛋白质 脂类 一、化学组成 蛋白质 脂类 少量DNA(5%) 多种辅酶、维生素 无机离子、水等 二、线粒体中酶的定位 呼吸链酶系 ATP合成酶系  合成线粒体脂类的酶 三羧酸循环反应酶系 丙酮酸与脂肪酸氧化酶系蛋白质与核酸合成酶系 Wannan Medical College 基质--- 苹果酸脱氢酶 外膜--- 单胺氧化酶 内膜--- 细胞色素氧化酶 膜间腔---腺苷酸激酶 线粒体各部分的标志酶 线粒体的功能 三. 线粒体的功能 三. 线粒体是细胞氧化的场所 能量转换的中心 参与多种生命现象。 细胞氧化的过程 细胞氧化:在酶的催化下,细胞将供能物质(氨基酸、脂肪、糖等)氧化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又称细胞呼吸(消耗O2,放出CO2 、H2O)。 ①酵解 (胞质中) ②乙酰辅酶生成 (线粒体基质) ④电子传递 氧化磷酸化 (内膜上) ③三羧酸循环 (线粒体基质) 生成ATP 丙酮酸 脂肪酸 乙酰辅酶A 氧化过程 磷酸化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Wannan Medical College 氧化能级逐渐降低,释放出来的自由能部分转化为 ATP,其余以热能释放。 ADP+Pi ATP 1/2 O2 H2O 呼吸链 e- H→H++e- O2是呼吸链的最后一环! Wannan Medical College 结合变构机制和旋转催化假说 化学渗透假说 英国Michell 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Boyer Walker 揭示牛心线粒体F1-ATP酶的晶体结构,提供了结构学上的证据 1997年诺贝尔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