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贾春华教授分利湿热法治皮肤病的总结 摘要:湿疹、痤疮自古以来即为常见难治皮肤病,令无数医家束手无策。贾春华教授业医30余载,对湿疹、痤疮等皮肤病治疗的经验颇为丰富。贾教授认为湿疹,痤疮的病机关键在于湿热之毒发于肌肤而为病,因此其治疗的总原则为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以二妙散、三秒散为基础方,又可根据临证时病人的表现不同以辩证用药,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同的疗效。文章对以上内容作了更详细的论述以及总结,每种病都有不同的用药特点,内容较为系统详实。文章旨在总结贾教授经验、指导临床以提高对临床常见皮肤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湿疹、痤疮、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二妙散 贾春华①(1961.10-),男,河北香河人。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 HYPERLINK /doc/2047006-2165951.html \t /doc/_blank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先后师从著名中医学家、金匮要略专家、安徽中医学院周夕林教授、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伤寒学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分获硕士、博士学位。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近三十年,将中西医融会贯通,医术精湛,对各系统疾病的治疗都游刃有余。贾教授对皮肤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对该病的潜心研究数十年,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现对其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痤疮②属于临床常见病,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皮疹初起多为粉刺、丘疹和脓疤,严重时伴有结节、囊肿、疤痕及色素沉着,易反复发作。该病为损容性皮肤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而青中年女性座疮患病率有增长的趋势,使患病者心身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中医学中并无痤疮这一病名,但古医籍中记载的“痤疿”“面疱”“面皶疱”“面皰疮”等病名与本病名相似,而根据痤疮的临床证候特征也可将痤疮归属到中医学中的“粉滓”“粉刺”“面鼓”“风刺”“酒刺”等范畴。现代医学对痤疮的发病机制认识并不明确,故西医对痤疮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中医药对痤疮的病因病机认识较深,相关论述也比较详尽,其临床治疗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于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痤疮有较多的优势《说文解字》曰: “痤,小肿也。”《广雅疏证· 释话》云: “痤,痈也。”根据痤疮的临床特点,祖国医学中 对痤疮早有论述,只是病名不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本病的记述,在《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有“痤疿”的记述,“汗出见湿,乃生痤疿”,注曰: “大如酸枣或如豆,色赤而内有脓血也”。《诸病源候论》曰: “生痤疖,肿结如梅李也”[1]。到了宋朝,在《杨氏家藏方》中有云: “肺壅气不升降……面赤生痤,神思不爽”[2]。在清朝的医书中对本病名的记述较多,《外科大成》中有云: “痤者疮疖也”; 《兰室秘藏》《证治准绳》《卫生宝鉴》等都有“痤”的记述。 湿疹③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变态反应为主的皮 肤病,发病率高,易反复,常伴有明显的瘙痒而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将湿疹称为湿疮,分布记在一些带有疮、风、癣的文献当中,《外科准绳》提到:“或问脚膝间脓水不绝连年不愈何如?曰:此名下注疮,亦名湿毒疮”,《诸病源候论》中云:“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 先痒后痛而生疮,汁出漫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医宗金鉴》中记载:“无故掌心燥痒起皮,甚则枯裂微痛者,名掌心风”。本病的急性期一般认为是“疮”,慢性期认为是“癣”。中医对湿疹的描述较多,发病时皮损表现不同则有不同的名称,如皮损遍布全身,渗出流水多者称为“浸淫疮”;皮损以栗样疹为主要的表现者称“血风疮”或“栗疮”。而发病部位不同名称也不同,如发于面部者称“面油风”;耳部者称“旋耳疮”;手部者称“搞疮”;乳头者称“乳头风”;脐部者称“脐疮”;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秀球风”;肘、膝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小腿部的称“下注疮”、“湿毒疮”、“湿臁疮”;手部的皲裂性湿疹称“掌心风”等。 痤疮案:蔡世祥,男,22岁 首诊: 诉颜面、胸背等可见散在丘疹和脓疤,严重的伴有结节、囊肿、疤痕及色素沉着。平素易出汗,诊断为痤疮,患者舌淡苔白厚腻,舌尖红,脉滑有力。方药如下: 麸炒苍术10g 关黄柏10g 薏苡仁30g 蒲公英15g 忍冬藤30g 土茯苓30g 白鲜皮12g 桑叶30g 地骨皮10g 白花蛇舌草30g 麸炒白术10g 茵陈15g 当归10g 甘草10g 苦参10g 赤小豆30g 7剂 水煎 1剂/日 2次/日 餐后服 二诊: 丘疹和脓疤较前减少,易出汗及头屑较前减少,舌淡,苔白腻,脉滑。继续原方口服: 麸炒苍术10g 关黄柏10g 薏苡仁30g 蒲公英15g 金银花6g 土茯苓30g 白鲜皮12g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