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imer的检测应用ppt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Dimer的检测应用ppt课件.ppt

85%的PE没有临床症状,临床主要做的是预防PE反复发作。停止使用发华林主要靠DD测定,200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意大利学者的研究报告,这是一个多中心,大标本,前瞻性研究,对PE患者至少用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3个月,停药一个月后检测DD,正常者停药动态监测1.4年。。。。 24小时检测一次 * 回顾性的研究发现,在巳确诊的82例DIC患者中,FDF和D-D联合的诊断效率最高,为95%;而D-D本身的诊断效率可达80%,与联合FDP的方法相比,其敏感性没有降低(均为91%),只是特异性有所下降(68%vs94%)。D-D的诊断效率远远高于PT或PPT、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TT等。因此,作者认为,联介D-D、FDP和抗凝血酶检测是诊断DIC的最好策略,因为D-D和FDP可以提供快速、特异的诊断,而抗凝血酶则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研究发现,妊高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且随病情的加重而增高。 天津罗远材等人对42例胎盘早剥患者进行检测后发现D-二聚体是所有检测中最为敏感的指标。当发生胎盘早剥时,D-二聚体最先出现异常,若把D-二聚体含量达2000ug/L作为胎盘早剥诊断的界值,则42例胎盘早剥患者中40例得到正确诊断,具有极高的诊断符合率。 此外,在多囊卵巢、子宫内膜移位症、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等,均有不同程度的D-二聚体升高。 急性ST段阳性心肌梗塞临床路径的诊断与治疗中都要求检测DD * 临床观察发现,伴有腹水的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D-二聚体检测有利于卵巢癌与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鉴别诊断。 有人建议,联用CA125和D-二聚体检测能提高卵巢癌术前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D-二聚体在宫颈癌患者也有同样的正相关性。 根据国内研究以习俗ELISA法500 ng/ml D-D为正常值,如以正常值为1x,轻度增高可为1-2x,中度增高可为2-5x,重度增高可为5~10x。 * 国内系列报道中,可见血浆中D-D水平增高(阳性率)所涉及的病种甚广。 D-二聚体升高的来源有两条:1.已形成血栓的溶解;2.纤溶系统激活或亢进 正常人血液中有2-3%的凝血和纤溶处于活化状态,故有DD的产生。 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对DD的检测结果有影响 * 外伤性脑损伤 对于儿童外伤性脑损伤D二聚体也有很高的预测价值,有报道认为它是脑损伤独立的预测因子,甚至超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对于满足做头颅CT临床标准的创伤性脑损伤患 儿,血浆低浓度的D二聚体表明排除严重的脑损伤,从而减少患儿CT扫描检查。 SWANAON C A,et al. J Trauma,2010,68(5):1072-1077 9.恶性肿瘤与止凝血障碍 * 恶性肿瘤:对于止凝血系统具有促凝效应,无论恶性实体瘤或白血病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高凝状态或血栓。 文献: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发病率约10%~30%,以腺癌并发血栓最为常见。包括:胰腺癌、肺癌、胃癌、卵巢癌 、前列腺癌、结肠癌、肾癌、膀胱癌等。 临床:癌症患者常见术后肺栓塞发生。 现状:临床医生的关注点更多集中于:对于癌症患者术 后进行抗凝治疗以减少肺栓塞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如应用LMWH。 各类癌症患者D-二聚体水平 D-二聚体与癌症患者VTE风险 恶性肿瘤的血栓风险评价模型 恶性肿瘤与血栓的相互影响 □恶性肿瘤的代谢产物或其对组织、血管的损伤激活凝血和血小板系统。 □血栓形成会保护肿瘤细胞不被破坏,并利于其转移。 *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临床实践中: 对于不明原因的D-二聚体显著增高的患者,当排 除了血栓性疾病和肝脏疾病后,则应高度怀疑… 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临床观察发现: “不明原因的”或“无症状”静脉血栓的存在,往往是 癌症发生的预警性征兆。 四、D-二聚体阳性结果的解释 0.5mg/L FEU,结合验前概率评估,中、低风险的疑似患者可排除DVT和PE,无需再做进一步检查。 0.5mg/L FEU,不能排除静脉栓塞性疾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评估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必要时进行动态观察。 结合病人群建立 D-二聚体检测的医学决定水平(反映某一病种患者罹患血栓的风险程度) D-Dimer水平升高的量化 国际血栓与止血科学标准化委员会建议用D-D水平升高的量化来确定DIC的病型。且实际上对于其它相关疾患亦甚实用。、 动态监测 短期内重复测定D-D不仅对诊断有益,而且可窥测病情的演变。 * 数据评估及影响因素 D-二聚体的半衰期为8 h,当纤维蛋白形成终止后,D-二聚体可能在12~24 h内发生较大幅度的水平变化。 D-二聚体的出现是血管壁纤维蛋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