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鲁迅内心绝望和反抗的思想流程.doc

《野草》-鲁迅内心绝望和反抗的思想流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野草》:鲁迅内心绝望和反抗的思想流程 摘 要:《野草》是鲁迅众多作品中最难懂的一部,但也是真正解开鲁迅内心所思所想的密钥。鲁迅运用广义的象征,隐晦地表达了他的私人感情和思想中虚无的一面。从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出他从绝望到反抗的思想流程,最终他还是以决绝的姿态继续前行,反抗绝望。 关键词:虚无 绝望 反抗 鲁迅在《野草》中充分地实践了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一书中的理论,“生命力受到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是文艺的根底,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作者借助于诗的语言通过变形、夸张、联想、象征等手法创造了一个诡异的艺术世界,意象重重,朦胧晦涩。鲁迅说《野草》只属于他自己,于是他在创作时就以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与读者拉开了距离。可是要想真正全面地了解鲁迅,我们还必须走进《野草》。 尽管当时在白色恐怖之下,鲁迅面临巨大的创作压力,但这并不是造成其运用隐晦手法创作《野草》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仍然敢于公开指责政治当局的残暴。而“《野草》大多数篇章就是记录‘我’的梦境,将不能或不愿说的现实感触经过心灵的消化、过滤与转换,升华为奇崛怪异、瑰丽浓郁的意象象征”。笔者以为这“不能或不愿说的现实感触”是其运用梦的话语方式隐晦表达其思想感情的主要原因,“不能或不愿说的”即是他思想中虚无黑暗的一面和他的私人情感,而后者是最主要的触发点。 一、自身思想的虚无 鲁迅是那个时代的觉醒者,他敏锐地看透了整个社会的黑暗与无望。《秋夜》中奇怪而高的夜的天空,《希望》中没有月光的黑夜;《过客》中黄昏下的荒野,《失掉好的地狱》中荒寒的野外、地狱的旁边,它们都是黑暗社会的象征。谄媚的奴才、麻木的看客、愚昧的庸众扑灭了觉醒者燃起的希望之火。同时他也反过来怀疑先驱者所描述的美好未来世界,《影的告别》里的“影”怀疑自我,怀疑黄金世界的有无,怀疑天堂的存在,鲁讯曾向世人质问:“我要借了阿尔志跋绥夫的话问你们:你们将黄金时代的出现预约给这些人们的子孙了。但有什么给这些人们自己呢?”他否定黄金世界,认为这是理想家麻痹人们的一种言说方式。鲁迅透彻地分析一切,把一切都否定了,揭露它们的虚伪,可是当一切都失去意义,人们无所信任只能寄希望于鲁迅时,他却无法给人们真正有希望的未来和解脱现实困境的路途。因为他本身就陷在无望与虚无中。 在《野草》中鲁迅通过自我剖析也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影的告别》中“影”彷徨于无地;《墓碣文》里的死尸生前“抉心自食,欲知本味”,然始终未能如愿,一切最终都成虚无;《求乞者》中“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将得到虚无。”他对外界和自我都作不出合理的解释,得到的只是虚无和绝望。鲁迅只知道现实是不理想的,理想家预约的未来也是没有根据的;只知道应该战斗,应该前行,但又不知道前面是什么。这就有了衣衫褴褛、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从哪里来又应到哪里去的过客,他不愿接受小女孩的布施,也不愿停下来休息,只是一味地向前走,即使前面是坟地也不停下来,直至生命的结束。 鲁迅说他的这种黑暗和虚无的思想情绪是“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虽然竭力遮蔽着,总还恐怕传染给别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不希望青年读他的《野草》的原因。作者希望只是自己处于虚妄的状态,希望只是自己与虚无和绝望作战,不要再影响连累其他人,尤其是代表未来的青年人。 二、亲人的背弃 鲁迅早年一直坚定地相信“青年必胜于老年”的进化论,可是后来一些青年的做法伤了鲁迅的心,他们有了一定的名气后因种种原因反过来攻击鲁迅。而发生在1923年8月的兄弟失和事件给鲁迅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不仅导致了他一个多月的持续大病,而且更重要的是伤透了鲁迅的心,对待敌人毫不妥协、连绝望都要反抗的鲁迅对此却缄默了。 最能透露出作者对此的剧痛和无奈的是《颓败线的颤动》,冯雪峰在六十年代发表的研究《野草》的论文里阐释道:“作者所设想的这个老女人的颤动——猛烈的反抗和复仇的情绪。不能不是作者自己曾经经验过的情绪,至少也是他最能够体贴的情绪。这种情绪是在爱与憎发生激烈的矛盾斗争时才有的,是一个热烈地爱人们而反抗性也极强烈的人,在遭着像这个老女人这样的待遇的时候才会发生的。这是一种最痛苦的情绪。”女人为至爱的女儿能够存活,别无他法,出卖自己的肉体。当她垂老失去利用价值时,却遭到女儿一家人的冷笑和毒骂,就连小孙子都拿着芦叶对着她喊“杀”。垂老的女人彻底失望了,无声地在深夜出走,在无边的旷野里石像似的尽量向天举起两手,各种极端的情感在她的心中交织:眷念与决绝,爱抚与复仇,养育与歼除,祝福与诅咒……这是大爱与大恨的交战,也是鲁迅心中复杂情感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