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漏安全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堵漏安全技术 堵漏技术是在动态条件下实施的一项特殊应急技术手段,涉及不同温度、压力、物化性能复杂的各种介质,泄漏所发生的部位更是千变万化,作业的现场处于高温、低温,噪声、静电、腐蚀性、燃爆性、毒性、窒息性、粉尘性等恶劣环境。根据国内在处理泄漏事故中(注:并非采堵漏密封技术处理所致)因忽视安全而引发的静电爆炸伤亡,管道爆炸伤亡、阀门爆炸伤亡、中毒、耳聋等惨痛教训,为了保证堵漏作业时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要求堵漏作业人员应当了解安全技术方面的有关内容,必须懂得作业可行性条件及可靠的安全措施,保证堵漏密封作业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安全技术是劳动保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的边缘性学科。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科学工作者,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安技人员掌握和运用,为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章介绍与堵漏技术有关的安全技术。 l 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生产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的化学毒物及泄漏的有毒流体浸人人体后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改变,甚至引起组织结构、生物化学的病理变化而发生的疾病。 1 . 1 工业毒物 (1)毒物的定义 物质进人机体,蓄积达一定的量后.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活动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称为毒物。 (2)毒物的物理状态主要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 ① 粉尘 直径大于0 . 1um 固体微粒多为固体物质在机械粉碎、辗磨.打砂,钻孔时形成 。 如热电厂的煤尘。 ② 烟尘 是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纳米固体微粒,是某些金属在高温下熔化时产生的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在空气中氧化凝聚而成 1) 雾 为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 2)蒸气 由于液体蒸发或固体升华而形成。 3) 气体 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 (3)毒性 毒性是用来表示毒物的剂量与引起毒作用之间关系的一个概念。 (4)毒物的毒理作用 毒物进入机体后,通过各种屏障,转运到一定的系统、器官或细胞中,经过代谢转化或未经代谢转化在器官中与一定的受体或细胞成分相结合,产生毒理作用。中毒的机理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 对酶系统的干扰 生化过程是构成整个生命的基础,而酶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毒物可作用于酶系统的各个环节,使酶失灵,从而千扰了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中毒症状。 ② 对氧的吸收、运输的阻断作用 许多单纯窒息性气体如氢、氮、氨、氢、甲烷等,当它们的含量很大时.使氧的分压相对降低,机体呼吸时吸收不到充足的氧气而窒息;刺激性气体造成肺水肿而使肺泡气体交换受阻碍。 ③ 对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合成的干扰 毒物作用于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合成过程,导致突变、畸变、致癌作用。 ④ 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与腐蚀作用 凡能与机体的组织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均可对组织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或腐蚀作用,表现为与机体接触部位发生损伤、对粘膜的刺激、局部组织坏死。 ⑤ 组织毒性 组织学发现,组织毒性表现为细胞变性,并伴有大嗽空泡形成.脂肪蓄积和组织坏死:. ⑥ 致敏作用 机体对化学物质的过敏反应是一种涉及免疫机制的变态反应,它有别于上述的化学物质所致的毒性反应。是一种对化学物质的异常反应。 1 . 2 中毒 (1)急性中毒 是指在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的毒物所引起的中毒。采用堵漏技术处理这类介质泄漏时,由于有毒物直接泄漏,应当重点防范。 (2)慢性中毒 是指长时期内不断接触某种较低浓度的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 (3)亚急性中毒 是指介于急性与慢性中毒之间的中毒。 (4)亚临床型中毒 是指工业毒物在人体内已蓄积了一定量,对机体也产生了一定损害.但在临床表现上尚无明显的症状和阳性体征者称为亚临床型中毒。 1 . 3 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通过一定途径侵人人体内,而且在体内达到一定剂量后,方能产生作用。 (1)经呼吸道吸收 被有毒气体,蒸气等污染的空气随时可以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从呼吸道吸收的毒物,不先经过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血液,分布全身,故毒害较为严重。 (2)经皮肤吸收 皮肤是通过表皮屏障、毛囊、汗腺导管等三条途径吸收毒物的。 (3)胃肠道吸收 被毒物污染的手直接拿食物吃或毒物溅入口腔造成;也有呼吸道侵人人体的毒物部分粘附在鼻咽部或混于口鼻咽的分泌物中,可被吞入消化道。 1 . 4 工厂常见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应急处理方法 (1)氯气 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臭味。低浓度时刺激眼睛和呼吸道粘膜;高浓度时可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能灼伤皮肤,造成馈疡。 急救方法: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仅出现眼及上呼吸刺激症状者亦应卧床静息,至少观察12h 。作必要的检查及对症处理。 泄漏处置方法: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应急处理人员及堵翻人员佩戴外给式呼吸器,护目镜,橡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